情感测试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怎样在爱情里掌握主动权答案在这两个步骤 [复制链接]

1#

我有句话可能不中听,但我必须说:

情感的独立与幸福,永远都掌握在懂得主动出击的那一方。总是期待别人主动的人,也是经常被抛弃的那一个。

内心越匮乏,越自卑的人,越是不敢主动。总想着等机会自动降临,自己好接住。或者等对方主动找自己,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找回一点自信。

但在你等对方主动的时候,那些比你更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女人,已经抢先制造了机会。

与之相比,你“需要对方主动”的那点自信,只会被摧毁得更快。

所以,在所有人教你如何用套路技巧让对方主动找你时,我想跟你聊点更实在的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你解决这次的问题,更能帮助你“生出底气”,地面对以后的任何感情问题,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来访者:

她与前男友分手后,很想主动约前男友出来谈谈。毕竟两人分手也不是因为什么大问题,都是一时情绪,恰好两人都很倔,谁也不肯主动联系对方,只敢偷偷地反对方的社交圈。

就在她准备发消息时,她的闺蜜阻止了她,闺蜜告诉她谁先主动谁就输了。她听了闺蜜的话,一直没有理前男友。直到分手进行到第二个月,前男友把她删了,她才急急忙忙找到我,问我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他们的分手已经从最初“安抚情绪,好好谈谈就能解决”的情绪型分手,发展到了“需要重新破冰联系”的认知型分手。复合的难度指数高了几倍。

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有不少小伙伴的分手都是从情绪冲动,到心灰意冷对彼此绝望,离复合越来越远。

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双方都僵持着,谁也不主动解决问题,那么即使是“月老下凡”,这段感情也救不回来。

所以如果感情中必须有一个人先主动,我希望先主动的人是你。因为谁主动就意味着谁更有选择权。

这就像“斗地主”,有时候手里的牌挺好的,但无奈不是“地主”,没有优先出牌的机会。最后不得不被动改变策略,但依然浪费了一手好牌。所以在“斗地主”的时候,很多人为了把握优先出牌的机会,会主动“叫地主”。

而那些在感情里害怕主动人,往往更容易错失机会。总寄希望于对方主动的人核心原因在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害怕主动换来拒绝。所以总是把“主动”跟“没面子”“丢人”“羞耻”“贱”联系在一起,最后就变得越来越扭捏不自信,越来越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样的人,很难在感情中获得幸福。即使对方主动了,ta也没有底气去迎接。因为内心的“虚弱”让ta在感情中,始终无法独立。

※我们总说“情感独立”,究竟什么叫“情感独立”?

我认为“情感独立”的先决条件,是不仅知道自己在感情中需要什么,更懂得主动去争取需要的。能够成为“情感关系的带领者”而不是“情感随从”。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

“情感关系的带领者”:遇到问题可以恢复理智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隐藏自己的情绪,从事实出发,去解决问题。在感情中有自己的节奏,进退自如可被动可主动,能带领彼此共同建立更稳定更舒适的关系;

“情感关系的随从”:更喜欢表露情绪,很容易冲动行事。凡事喜欢从态度上找问题,只要对方的态度让自己的情绪舒适了,问题就解决了。但情绪总是被对方带着走,没有自己的节奏感,习惯去追随对方的节奏,总是在被动中患得患失。

或者我换句话说,假设我们把一段感情当做一次“合作创业”。“带领者思维”更像“boss”,“随从思维”更像“基层员工”。创业可以由两个“boss”互相协作实现共赢,但不能指着两个“基层员工”互相等待彼此派活儿,那只有倒闭的结局。

在维护感情时,你希望对方对你更主动,可以有无数种法子引导他。而重建一段关系,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合作创业”。你必须自己主动给自己“派活儿”,以你的优势去链接对方的优势,与先他达成合作,然后才能实现你想实现的目标。

所以重建关系时,你必须具备“情感关系带领者”的思维,比对方想得更远,更深。否则,你只会陷在自己的思维局限和负面情绪里,一直纠结无法走出来。

当然,做“情感关系的带领者”并不是叫你主动去骚扰、纠缠对方,“骚扰和纠缠”是情绪失控的小孩子的行为。

你要做的应该是,比对方更早发现彼此的问题,然后主动分析彼此的情况。从“知己知彼”出发,利用手里的筹码,去制造重新建立关系的机会。

很多时候,你在感情里的那些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那些冲动鲁莽的情感表达,只不过是希望有人能看出你的伪装和脆弱,希望这个世界上能有人“懂你没有说出来的话”。

其实不仅仅是你,我们大多数人在感情里,都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爱情里多的是不解、误会、伤害和怨怼,少的是“看见”和“理解”。

想要重建一段关系,想要掌握感情的主动权,就一定要学会在这段关系里“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在感情里“缺失”的局限和优势,然后突破“缺失”的局限,放大优势:

突破“缺失”的局限:弥补自己在感情里“缺失”的那部分,完善自我,获取情感知识;放大自己的优势:放大自己的优点、闪光点等各方面的价值,巩固吸引力和优势;

1、恋爱就是一个寻找自我“缺失”的过程:

其实爱情就是一场跟自己的恋爱。在这场恋爱里,你一直在寻找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比如不离不弃的爱与回应;

比如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同;

比如自我价值里的需要和被需要;

······

这所有的“缺失”,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在确认自己值得被爱的过程中,你会忍不住以“作”、“发泄情绪”、“隐藏需求”“讨好对方”等等各种方式,来弥补内心缺失的那部分。

所以和对方分手以后,不要急着联系对方,也不要急着让他主动找你。你最该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去弥补自己“缺失”的那部分。

●举个例子:

试着和自己对话挖掘自己的需求,然后学着准确直接地表达需求,不要藏着等人猜;

学会给自己安全感,依赖自己提高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只有当你独立了你才能变得强大,强大就代表着你有更多的自主权;

尝试着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冲动的时候,不做决定不沟通,以其他方式(比如运动)发泄出来;

······

去试试吧,在改变的过程中,抚平内心的伤痕获得成长,一步步完善自我,走出痛苦。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吸引力:

失恋会让人备受打击,变得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或者有严重的挫败感,无法重拾信心,变得患得患失担惊受怕。

这个时候,你更不能去和对方建立联系。而是要静下心来,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吸引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吸引力”,无论是“温柔”“霸道”“坦率”“羞涩”,还是“特立独行”“善解人意”;又或者在某方面很擅长,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等等。这些“吸引力”是你们初次建立亲密关系的“纽带”。

分手以后这些“吸引力”并没有消失,只是被你们的感情矛盾和对彼此的失望所掩盖。

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回你的吸引力,去放大你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变得自信变得理智从容,因为你会发现你是值得被爱的,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你值得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

当你恢复了理智与自信,能够独立自主地展开选择,你就做到了“知己”。

而“知彼”就是要去了解和“看见”对方,了解对方表达付出的方式,“看见”对方的需要。

有时候能不能突破关系,不在于你怎么去做,而在于你对对方的了解有多深。

很多人把“了解”当做是了解他的喜好日常,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其实这些都太浅显。亲密关系更多地是“亲密”两个字,而“亲密”意味着你对他的了解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甚至你所了解得比他的父母对他了解得还要深。

只有当你深深地去了解一个人后,你才能知道什么话是能说到他的心坎里,什么话他听了会对你反感;你也能知道做什么事能让他对你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做什么事能让他对你更加抗拒,甚至不理你。

如何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我的建议是从这三个方面:

人格特质:通过对方的性格,表达方式,看待事物的态度、行为等等方面,判断适合他的沟通方式;依恋类型:从他的成长经历,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原生家庭等等方面,分析对方是哪种类型的依恋人格;择偶感情观:根据他对感情的看法,以及过往的经历行为,去了解他对长期关系、短期关系、以及婚姻等各方面的选择与标准;

1、了解他的人格特质,以适合他的方式找到联系的突破点:

回顾你们交往时,他的表达方式是注重逻辑,还是注重情绪。

如果是注重逻辑,那么你在沟通时,就应该多注意事件的逻辑与条理,就事论事有理有据;如果他注重情绪,那么你就要去捕捉他的情绪,多和他共情,注意安抚和回应他的情绪表达。

●举个例子:

如果他注重情绪,可以用这个公式沟通:描述感受+理解情绪+提供高情绪价值+传递积极情绪

如果他注重逻辑,就用这个公式:简述事件+表达看法+表达目的+表达原因+提出需求

再通过他平时的行为和对事物的态度,去判断他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细腻敏感还是粗糙迟钝,对人是防御还接纳,比较自我还是习惯讨好······

如果他是内向性格,又或者比较敏感细腻,习惯讨好他人,对人比较有防御心,那么你在沟通的时候,就要多注意细节,多点耐心。从细节上去让他感受你的变化,通过各种细节的累积与长久的耐心,让他逐渐对你放下防御心。

●举个例子:

根据他的工作或者心情,无需求地关心他。可以给他点个晚餐、咖啡,送个代表心意的小礼物等等,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心是出自真心,而不是某种目的。

反之,你不必过于注重细节积累,可以多做一些令他记忆深刻,情绪高涨的事情。当他的情绪起伏比较大了,对你自然而然就会更在意,更喜欢和你沟通了。

●举个例子:

同样不要暴露目的与需求,多去渲染当下的绪。可以和共同好友一起玩一些刺激的项目,或者趁他无聊寂寞的时候,给他发一些暧昧的没有任何需求的消息,激发他的好奇心。

2、读懂他的依恋类型,根据依恋类型和他建立舒适感:

英国精神分析师JohnBowlby最早提出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theory)”,最初是用于理解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年,CindyHazan和PhilipShaver认为成人的亲密关系的本质也是一种依恋。所以他们把孩子与父母的依恋类型理论,放到成人的亲密关系中进行研究,区分为安全、回避、矛盾等三种依恋模式。

在亲密关系中,根据人在感情中焦虑与回避的高低,常见的依恋类型可分为4种:

“安全型依恋”就不多说了,只要你的情绪和表达都是正面积极的,你们的沟通比较容易建立。

如果他是“疏离型依恋”:

在亲密关系里,他比较冷漠独立,不喜欢过于亲密,也不擅长表达需求。

和他相处时,不要过于依赖他,与他保持距离的同时,多表现你的进步与独立等高价值。他会慢慢被你吸引,你的“高价值+低需求”会让他不知不觉地主动朝你靠近。当他朝你靠近时,你的回应也要及时跟上,多表达你对他的积极情绪和看法即可。

如果他是“恐惧型依恋”:

在亲密关系里,他比较多疑、害羞,总是害怕被抛弃,不那么信任伴侣。

和他相处时,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回应他,慢慢地通过细节去建立信任感。千万不要冒进,也不要表现你的目的和需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他对你敞开心扉。一旦他对你的信任感建立起来了,你们的关系就突破了一大步。

如果他是“痴迷型依恋”:

在亲密关系里,他缺乏安全感,很焦虑很粘人,需求感强,对伴侣过于贪心不容易满足。

和他相处时可以通过他缺乏安全感、贪心等特点,及时安抚他的情绪,去刺激他的情感需求并给予合理的满足。在满足他的需求的同时,再设置一些“门槛”,引导他投入,提高他的“投入成本”。这样他就会持续对你产生需求,不知不觉地渴望和你保持长久的联系。

3、从他的择偶感情观,来判断这段感情与你的适配性,以及该如何突破阻碍:

去了解他对感情的看法,是希望拥有一段稳定持久的爱情,然后共结连理;还是希望多经历一些刺激又浪漫的爱情,以后再找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

两种不同的感情观,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择偶概念:

长期亲密关系:渴望稳定持久的爱情,信奉“一生一世一双人”,希望目前的对象是可以结婚的伴侣;短期亲密关系:享受当下的爱情,追求新鲜和刺激感,不太考虑将来结婚的人是谁;

你可以通过你们以往的相处和交流,来判断他目前属于哪种择偶感情观,以及与你的感情观是否贴合。

如果他需要长期亲密关系,而你也希望和他结婚,那么在重建关系时,你需要从现实层面出发。比如你们彼此的经济条件、家境、工作、学历等等,让他觉得你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如果他目前需要短期亲密关系,而你也不介意,那么你可以多制造情感上的刺激和新鲜感,让他觉得跟你在一起很有趣有意思。他就会根据他的需求,忍不住想亲近你了。

当然如果你最后发现,他的感情观与你不符,及时看清彼此及时止损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呢,你的幸福永远掌握在你手里。你希望拥有一段什么样的感情,就必须主动去了解,主动争取。而不是故作姿态被动选择,在不明不白中丧失了独立与自主。这是大多数情感悲剧的来源之一。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3

不是—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D

否—C

完整版测试题及答案可私信获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询师,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评论咨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