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测试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咋办专家让学生心 [复制链接]

1#

在学校中,总有一些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媒体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近20%的学生觉得自己平时不开心。确实,学生的成绩上去了,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甚至开始变得自闭,不愿与人交往。这样的学生的众生相大致有这样几种:

一是心灰意懒,似乎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二是愁眉苦脸,似乎总有什么烦心事;

三是担惊受怕,似乎总在为明天而担忧。

在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学生脸上,我们难得一见阳光灿烂,更多的是一种冷漠。这样的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有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有一本书叫《学习是对人生应尽的礼仪》,作者李炯禛认为学习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在学习中,为什么有些学生学得快乐,而有些学生学得闷闷不乐,其实就是心态问题:如果你把知识学习看作“在砌知识围墙”,那么这样的学习你就可能会感到枯燥,如果你把知识学习看作“在盖知识大楼”,那么这样的学习你就可能感到希望,如果你把知识学习看作“在建设知识城市”,那么这样的学习你就可能会感到幸福。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于年提出“情绪智商”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一般智商只占20%的作用,而情绪智商则占80%的作用。这可以很好解释那些智商高而没有成就,而智商一般却可能有很高成就的现象。

那么,学生情商高了、心情好了有哪些好处呢?

一、心情好,学生的学习就充满了希望。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明明智商不低、成绩不差,然而让我们迷惑不解的是,他们不仅仅没有笑容,反而一脸的压抑和沮丧,为何这些学习好的学生还会心情不好?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

填空:(1)当我快乐的时候,我在想()的事情;(2)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在想()的事情;(3)当我气愤的时候,我在想()的事情;(4)当我沮丧的时候,我在想()的事情。

答案分别是:(1)快乐;(2)悲伤;(3)气愤;(4)沮丧。

道理很简单又很深奥,正是我们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之所以惶惶不可终日,是因为“心理阴影”比较重——总是同“过去”过不去,为过去曾经有过的不愉快而感到莫名的沮丧。由此可见,这样的学生心情不好是因为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于是学得很累。

对这样总是怀念过去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有偏见。因为这也是人之常情: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比起积极的事情,人的思想更倾向于消极的事情。如果你在一天的学习中得到10次表扬和1次批评,更多的人只会记得那次批评。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负面偏爱”。此时,教师应该偏爱这些学生,想办法让这些学生的心态能够变得阳光起来。

一些好学生尚且如此,一些学困生更是容易自卑。他们会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比别人笨?”那么你的答案首先是默许和肯定了你的笨,之后你就围绕自己的笨想理由。悲观、失败的自问自答,得到的将会是负面的、消极的答案,这些答案会让你的境况继续暗淡无比。但你是否意识到,你的答案其实是由你的问题决定的。

由此可见,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是教师需要修炼的内容。这是因为学生心情好,就可能学得好,或者能够学得更好。如果学得好,但心情不好,必定学得累,这样的学得好未必是真的好。唯有学生学得不累,教师才能教得不累。能教得不累,无疑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梦”。

“心情好,就可能学得好”,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占学习因素的25%,是具有广泛性、融合性,最为活跃的因素。情绪追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自发驱动作用和直接强化作用,具有及时调整情绪的功能。学生容易在合适教学情绪的各种活动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导动机常常与某种能给自己带来及时积极情绪体验的情景性活动相联系。

由此,要让学生心情好,从而学得好,不妨“教得轻松一点”,让学生学得“更胜一筹”。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六个“轻松一点”来让学生学得开心一点,并在学得开心中学得开窍:

一是叙述生动一点,让学生听得进;

二是内容通俗一点,让学生看得惯;

三是气氛活跃一点,让学生说得出;

四是探究充分一点,让学生做得好;

五是合作随意一点,让学生求得多;

六是练习丰富一点,让学生做得欢。

二、好心情,学生的学习就充满了温暖

学生除了对自己感到不满意而可能心情不好之外,还有一种心情不好是对别人感到不满意。其中,对学生而言,重要的“别人”首先是自己的老师,如果教师的表情都那么沉重,那么学生怎能笑得出来?!何谈能够笑对学习。

一个人有了笑容,就说明心情好,心情好,工作热情就高,工作效率就高,工作质量就高。因为笑可以使人的细胞快乐,快乐是最好的动力源。科学家发现,微笑会减少大脑中的压力荷尔蒙,并催生快乐化学物质,增加体内的淋巴细胞,减轻身体的痛苦,让身体更放松。

有一对年轻夫妇总埋怨自己的孩子笨,学习成绩不理想,以为心理不正常,便去请教一位心理专家,没想到心理专家开了这么一副药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分野餐,须在草地、河边、阳光下全家一起食用,‘用药’不分剂数……”

“一张笑脸,两句鼓励”告诉我们:教师好心情的外在表现不仅仅只是微笑,还可以是关怀的语言、温和的目光、善意的举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强调刻苦地学到强调愉快地学,由单向知识传授到双向情感交流,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这种无微不至的体贴能够温暖人心,让学生心情大好,学生心情大好,才能学习大好。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情绪管理。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可以提着嗓门儿拉住学生的注意,可以瞪着眼睛监视孩子的学习……尽管这样的管理能够达到目的,但往往是管住了学生的人,却没管住学生的心,因为学生的心情往往是不快乐的,甚至会对教师的管理产生反感,也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抗。

其实,好的管理并不总是靠“管”,而可以用“理”,理好事情的轻重缓急,理好学生的喜怒哀乐。

三、心情好,学生的学习就充满了勇气

学生除了对自己感到不满意和对别人感到不满意而可能心情不好之外,还有一种心情不好是对环境感到不满意。其中,舆论环境的不支持和不宽容可能会让学生难得有好心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得战战兢兢,担心失败会被同学笑话,担心落后会被老师批评,于是,患得患失,学生越学越变得胆小。

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处于快乐情绪之中的人,性格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变得胆子更大,探险精神更强,也更大方开朗。

“心情好”会左右人的行为,让他们的行为有所“出格”,而糟糕的心情则恰恰相反。积极情绪传达的信号的“大胆尝试是安全的”,可以对“自我”展开新的探索;而消极情绪发出的信号的“严阵以待,不可越雷池一步”。

在教育中,学生接近教师、学生接近知识都需要胆子,一个看见老师就畏畏缩缩的学生,怎敢请教知识问题?一个看见困难就畏畏缩缩的学生,怎敢攀登知识高峰?

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勇气,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安全的学习环境,不因学生一时的失败、一时的落后而埋怨甚至指责学生。只有安全的舆论环境,才能造就学生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能更大胆地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合作。

诗人汪国真曾这样写道:“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如果教师因为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而指责,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自责,越来越刻薄自己,情绪自然会越来越低沉,最终在怀疑自己和否定自己中看不到将来。这,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殊不知,这往往是由教师造成的。

愿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都能多举措地帮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老师的关爱,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每天都有好心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