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最近发了很多关于心理测试的文字,当你完成的那一瞬间,得到的答案令自己叹为观止,觉得这就是我的感觉。有人会留言说太准了!有人会问准不准?还有人问为什么会这么准?今天就来浅谈一下关于网络上的心理测试,为什么你会对这类心理测试分析趋之若鹜,也让自己了解一众性格分析工具的作用和限制。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心理测试的出现就源于人们对未知的敬畏。我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人的好奇心,在某种程度来说源自于心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倾向于寻找一个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法宝”。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一众性格分析工具希望将人分门别类为不同特性,从而“预测”各类人的行为习惯及其行为模式。
因此发展出不同的性格分析工具,如星座性格,九型人格,以及当下红极一时的MBTI,而人们也很容易迷恋上这些工具。
为什么人们会信服这些性格分析工具几乎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呢?
其中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就是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十分准确的揭示了自己的特点,会觉得特别符合自己的情况。
以星座性格分析为例,如果我对一个“巨蟹座”的人说“记忆力非常好,会有情绪化,但是对自己喜欢的人非常体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宁愿整天躲在被窝里。”
试想一下,如果说这句话的对象改为“处女座”,处女座的人在读这这些话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相信会有一部分人感觉这些描述与自己颇为吻合,这是由于在任何人的生命中,总是会出现记性较好,情绪较为波动,宅在家里的时候。换句话说,这些描述并称不上是具体和贴切。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本身已经相信星座分析的效用,当阅读这些描述句时,就会倾向于从生活中选取一些能符合星座描述句的事件,从而更加巩固本身的信念,这便是证实偏差。结果,周而复始,这种对星座性格分析的迷信便会更加牢不可破。
虽然经过科学化验证的性格评估工具能产生相对确实和值得信赖的性格报告,可我仍然想说,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人生的经历而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评估工具仅仅是一个概括的标签,是反映你行为习惯的一个指标,不应成为你生命中的掣肘。
个人建议你可以把性格分析结果当成学校的一张成绩单,这至少它不会绑定、限制你的发展,而是告诉你,透过不断的尝试和学习,行为习惯和能力均可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