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测试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营销人你有一个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1#
「二毛朋友圈」,来了随意聊。这个系列我会邀请一些奇奇怪怪的朋友或者我个人很喜欢的博主,站在他们那个角度聊一聊各自所理解的传播和看到的传播领域所正在发生的动态。这是这个系列的第11期,本期邀请到的

岚岚,是一位这两年在网易和百度都操盘过有声量传播和有实效传播的市场人。这一期的主题,其实也可以叫「市场人该如何与痛苦和焦虑自处」。我想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很多25-35岁、活跃在市场一线的人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心理问题。倘若你无处找人诉说,在

岚岚的这篇分享里,应该能找到一些些共鸣。

岚岚

营销人,先后在网易、百度

一枚外冷内冷的摩羯座

近几年我会在想一个问题,营销人的心理常态是什么样的?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前很困惑,为什么总是特别容易焦虑。

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

焦虑和痛苦,反而「应该」是一种常态。

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的透明度太高。

一家企业的技术、资源、管理信息,可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存于在企业内部。

而营销和广告天生是外向的,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看到,尤其互联网时代。

孰好孰坏,哪家能刷屏、哪家能夺人眼球、哪家平平无奇、哪家居然翻车,一目了然,谁都能看到、谁都能评价、谁都能用脚投票。

这给营销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其实很大,尤其是在保持清醒自知的态度下。

在大部分时候,焦虑源于和行业显而易见的高水准对比,痛苦则来自于和自己无时无刻的较量。

这样的时间是绝大多数的。

尤其对于做品牌、创意和广告的人来说,要想赢:

第一,要有绝好的洞察和创意,需要对品牌和用户深刻理解

第二,执行的落差不能太大,很多时候,在这一环节,发现离预期越来越远

第三,出街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有简单的传播环境,没有黑天鹅出现

第四,要能坚持和创新,坚持品牌策略的长期性,以及在策略之下的创新营销

即使这样,很多时候,依旧是做不到期待值的,有主观因素或者对趋势的判断失误,也有客观环境以及内部各链条协同的影响。

这样的落差感,对于内心的是极大焦灼和煎熬。

而即使一两次成功甚至惊喜,数量相对来说也太少。

一年内,一个品牌有过2到3次高光时刻,已经很难得。

大多数营销人的简历上,真正值得写的,也就是那几个case,这些实在难以填补漫长时间的心理折磨。

这么痛苦,为啥要做这行?

到后来,我渐渐想明白:

这个行业,由真正成功带来的快乐太稀缺,因此快乐达到的顶峰也太让人甘之如饴。

这份快乐和成就感,在我看来,不仅在于甲方、老板和公司的认可,而是市场的认可/p>

短期,影响人们的心智和情绪,进而致使目标用户积极的响应和行动,转化实实在在发生,在行业引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