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8日
在阅读崔华芳编著的《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年5月出版)一书时,其中一则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书中介绍,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家同时让法国的小学生和中国的小学生完成一道心理测试题,即一艘般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没想到,两国小学生的测试结果反差很大。超过90%的法国小学生对这个题目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无疑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而中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却恰恰相反,有80%的学生认真地做出了答案,即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这道题很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学生只有10%!
测试结果令这位法国教育心理学家感到十分惊讶,随后对这80%的小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这些小学生之所以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平时教育他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是得不到分的。同时,他们认为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总是有标准答案,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说实在的,看了这则案例,我感到震惊的同时,又颇为痛心,因为高达80%的比例确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第一反应便是用这道题来测试我的女儿。令我欣慰的是,女儿果断地说这道题不合理,因为船长的年龄与牛羊没有任何关系。女儿做出这样的反应我并不感到差异,因为从她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注重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她的发散思维,因我深知这是创造力最重要的体现。为此,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什么问题,我很少直接给出她答案,一般都是在我的启发下逐步引导她进行分析和判断,直到得出结论。在我的带动下,自然而然地便使女儿养成了缜密的思维习惯。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小学生应该正处于充满幻想、敢于冒险,甚至敢进行异想天开梦想的年龄段。而在这则案例中,仅仅是一道简单的不合逻辑的测试题,却轻易就捆绑住了孩子们心灵深处想象的翅膀。虽然这则案例的测试对象是局部的、有限的,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的弊病与不足,不得不令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那么,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应该怎样避免案例中的现象出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让学校里的老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教法,但这决非一件容易的事;另一个,就是我们作父母的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显然,后者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可行的,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心,利用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对孩子加以引导,特别是低年龄的孩子。
为了我们的孩子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改变自我需要从现在做起。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