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图片来源:oxytocin.org
撰文猫捕快
编辑魏潇
“我说的是爱,那感觉从哪儿来?心脏、血管、肝脾?从哪一处内脏里来的?”
《恋爱的犀牛》,第四场
恋情圆满的人大概不会去思考这种关于“爱情的生理机制”的问题,只有受爱情折磨的人和好事的科学家才会。不过说真的——
爱情只是脑内的化学物质吗?
比如,在我的本科时代,失恋的同学们(有时也包括我自己)似乎个个是神经化学家。那时候爱情的神经化学理论是如此流行,分手的或是感情不稳的都在传阅相关的科普文章。失恋的人安慰自己——爱情就是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它们让人欣喜若狂并为之成瘾,而自己如今之所以难过,也只是戒断症状而已;本已感情不稳的情侣则惴惴不安——对方的内啡肽和多巴胺水平还能维持多久?是不是这些化学物质已经开始消退,所以对方渐渐不爱自己了?
那时没有谁去深究这些说法之间相互矛盾之处,更没有谁去了解这些说法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支持。爱情的化学家族也在慢慢扩大着:性激素很早就加入了,还有加压素和催产素,血清素(5-羟色胺)也最终没能幸免。总之,爱情是化学物质构成的,这一点大家渐渐深信不疑了。国外媒体甚至将恋爱中大脑的这些化学变化称为爱情的“化学物质鸡尾酒”(acocktailofchemicals)。言下之意是,如果你能让脑中的化学物质符合这种特定的“配比”,就能制造出爱情。
那些与爱情有关的神经化学物图片来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