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测试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 [复制链接]

1#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卢伦《塞下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对于弓箭和将旗的描写侧面表现了将*的威武。

二、选择题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A.身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高中生应当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B.广陵、甘棠两位,都有武艺,他们的晓雄胆略被当时之人所推许,真是难兄难弟。

C.他的口才有目共睹,一旦说起来,总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D.他们也不孚众望,在各种危险环境下,快速地提升着自身的战斗素养。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项是()。

A.文章先写了对夕阳的整体感受;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日落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太阳下落时色彩变化的描写,形象地描绘出各个阶段的特点。

B.专家委员会对这一问题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她的声音很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她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很有潜力,应当录取。

C.人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或稀罕,或普通;或别人赠送,或自己选购;或来自异国,或出自家乡。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色、紫色交相辉映,好派万紫千红的烂春光。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是其特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②实际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早期的思想文化成果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物活论”倾向,就是把世界上各种事物理解为具有灵*和活力的有机整体,比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学说,等等。近代科学出现之后,机械论世界观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出现了用物理和化学规律解释生命有机特征的“还原论”,比如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就曾认为“动物是机器”,后来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尽管有些哲学家如莱布尼茨、怀特海、汉斯·尤纳斯等人一直在从不同角度研究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对现代社会发展影响有限。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称为“相互联系的思维”。他指出:“象征的相互联系或对应都组成了一个巨大模式的一部分。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而运行,并不必然是由于其他事物的居先作用或者推动,而是由于它们在永恒运动着的循环的字宙之中的地位使得它们被赋予了内在的本性,这就使得那种运行对于它们成为不可避免的。”这里的的核心范畴是“位”,它决定了事物在有机联系的网络中所具有的“内在的本性”和应有的特定运行方式。如果它追求不适当的位置,或不以应有的方式运行,就会受到有机联系的网络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失去其现有地位。这种对事物本性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将对象事物放到世界的普遍联系的网络中加以认识,用事物之间各种有机联系来规定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这同西方传统文化将对象事物孤立起来进行“定格”考察的逻辑分析方式是大相径庭的。

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成果之中,有一些能够表征事物有机联系动态过程的范畴,是西方逻辑分析的思维框架较为缺乏的。如果仅看这些范畴原初的含义,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人们可能会认为它们没有科学根据,早已落后过时。可是如果从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角度看,就会发现它们之中包含着合理成分,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比如“生”,其本意是小草在地面上萌生,不仅表示生命的存在,而且可以引申为“生成”“生产”“生活等等,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将其提升到道德的层面,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种理解就具有远远超出西方文化对“生命”理解的深刻含义。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范畴,从其最初的含义看比较简单,不具备作为科学原理的价值。但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其进一步的应用中展现了新的理论价值,这就是作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有机联系的思想模型。在说明人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有机联系、自然经济条件下各种产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阴阳”和“五行”都不是西方自然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实体或元素,而是表征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范畴,能够展现以往人们容易忽略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⑤以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成果之中相关范畴的理解,都可以用于揭示事物内部和外部很多隐蔽的有机联系,有助于了解各种有机体的关系和演化规律、各种有机联系的存在方式、有机体内部结构的协调机制、有机体的发展空间和活力,给出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具有西方文化难以替代的理论价值。尽管一些西方思想家也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