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提高MBA复试的成功几率
1.复试时导师考察什么?
导师不但看重学生的专业功底,还会考察学生的智商、情商等。大家不要小看了后者,专业功底自然重要,但性格和情商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性格与情商,这关系到日后学生读书是不是刻苦、有悟性,是否是逻辑清晰的可造之才。参加复试的同学,专业能力上相差并不大,即使有差别,导师也是可以后期培养的,但如果是性格和情商方面的缺陷,导师则难以改变。
2.怎样的导师称得上好导师?
在任何学科领域,是否有一个好导师将决定学生的研究生涯初期的成败。你的专业和导师主攻方向的匹配程度。比如你报考新闻专业并想以后研究经济新闻,那你就不能报考研究法制新闻的导师,这样你们的主攻方向是不匹配的,导师带的别扭,学起来也不舒服。
3.导师的哪些事儿是我该了解的?
导师在学术上的方方面面你都需要了解,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次要研究方向是什么,他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哪些,在领域里有什么独树一帜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有哪些,有没有出过书,有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哪个学术观点,他除了招你的这个专业还有没有招别的专业,你的专业是不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几年他招了多少研究生。
4.给导师的邮件怎么写?
给导师的邮件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让导师知道有你这么一个人,和导师建立联系。在导师的邮件中要详细说明自己是要报考他的研究生,然后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附上成绩单还有一些正面材料,不要写夸夸其谈的东西。最好就是一些硬件如奖状的扫描件、你的论文(节选)等。
还要很深刻地讲出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要真实不说大话,写出对该专业的理解,以及为什么选择跨校和报考该老师的原因。最后写上你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让导师了解你想要什么你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对导师的崇敬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火,过火会感觉虚伪和轻浮,读研又讲究沉得下心,所以虚伪轻浮的是大忌。
5.被老师打断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如果老师看出你是在背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他会有意打断你问一些其他的问题,测试一下你的反应能力。这个时候,不要慌,抓住重点,回答尽量靠往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上。如果导师的打断,刚好戳中你的“软肋”,那就诚实地告诉导师自己对问题不了解,然后就要依靠自己的专业敏感度对问题做出一定的尝试性回答。当然,你的回答也许并不那么精准,但至少可以让老师感觉到你的认真。
6.老师会不会在意我的英文发音?
我们在听外国人讲中文时,通常不会计较发音的问题。同样地,由于语境、个人语言天赋等方面的原因,发音不地道是正常的。试想一下,你的发音不好,导师要费心思地听你说的话——既然有人操了这份心,你就甭操心了。英文自我介绍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是充分的词汇量、较好的语法规则以及自信的态度。用英语实在不知该怎么继续表述时,必要时可以用汉语继续说完,一般来说,老师还是会比较宽容的。
7.谨慎表达你的观点。
“你读了哪些书,哪些著作,哪些期刊?”这个题目出现的几率是百分之百的。同学们在回答时最好是中性的,不带个人偏见,或者你可以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当然你也可选择学校自己定的参考书目了,有些学校的参考书目就是导师自己编写的,如果你对其有些深刻的见解,导师听到也是会比较欣慰和开心的。
8.被问到你没有看到的书就坦白从宽吧!
在导师提问时,导师问到的书籍你不甚了解,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老师的专业敏感超乎你想象的,他一听就知道你是真正看过,还是在“耍心眼”。但是也请放心,老师一般情况下不会问到太“超纲”的书,如果有问到或许是想考察一下你的“诚实度”。可以这样来说:“非常抱歉,我现在对这本书还了解得不多,但我希望在的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在回答时要体现出诚实、虚心、以及上进的态度。
9.热点话题当然是重点!
专业面试会问一些热点的话题吗?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但如果时间充裕,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