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言语理解:语句表达之语句衔接题
在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中,言语理解部分有一种题目,叫做语句衔接题,它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每年往往会考察1-2道,这类题目很多同学在选择的时候很容易纠结,也有不少同学喜欢带着选项回到文段中阅读,想凭借语感进行选择,但又总觉得几个选项放在文段似乎都可以承接句义,于是就会在选项里来回徘徊,最终选择了错误的那一个。那么这类题目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做呢,一起来看。
语句衔接题是给出我们一篇不完整的文段,要求我们在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使得文段在句义上、结构上都能体现出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因此这类题目也是很考验大家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题型。
在做此类题目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语句衔接题一般会在三个位置设空,即文段开头、中间部分、结尾,设空的位置不一样,句子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首句一般是文段的总起句,主要作用是总领后文的内容;中间部分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尾句部分则一般是总结句,起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做题时在理解句义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话题一致和思路一致的原则。
1.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就是横线处填入的句子,要与整个文段联系紧密,要和整个文段前后句做到话题一致,都围绕一个中心。其实也就是要做到文段的主语一致,做到内部句群间陈述对象的一致。
例1: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以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是沉浸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古人云,“__________”,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透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表演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答案:D。文段开篇提到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随后通过结论词“因此”强调我们应从小诵读古诗文,横线后“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诗词大会舞台上……常年的储存积累”,强调的是多读古诗文才能做到口才好,论述的是古诗文和口才的关系,故横线处所填内容应和横线前后的内容相对应,既体现“要多读古诗”的,也要体现读古诗文和口才的关系,对应选项,D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符合文意,当选。A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没有提到读古诗文和口才的关系,并且原文强调的是读“古诗文”,“读书”扩大范围,排除;B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比喻读书可以解决愚昧的问题,重在强调读书的积极效果,与口才无关,而且文段则仅强调应“多读古诗”,而不是读古诗的效果,同时“书”和“古诗文”相比扩大了范围,排除;C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强调的是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与文段强调的“诵读古诗”无关,且没有体现读古诗文与口才的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思路一致
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推断横线处所填句子的意思。在保证思路一致的原则之下,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前后照应。也就是所选答案要与语段中的信息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严密整体。在词语使用上,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关键词相互照应;在观点表达上,正确选项需与文段整体观点一样;在句式问答上,问句中的问与答、肯与否之间要协调一致。
(2)句式一致。也就是组成文段的语言结构形式,前后具有一致性,做到句式整齐如一,增强句间关系的通畅性。因此大家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