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15 21:40:00
情侣之间因为矛盾争吵,导致分手的案例我已经看过太多,绝大部分简单操作就能挽回,但有一类型的人最难挽回,那就是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拥有“受害者心态”的恋人是世上最了不起的悲情戏演员,提出分手的是TA,分手后哭得死去活来的也是TA。在TA的哭诉中,你仿佛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渣男/渣女,你欺骗了TA,让TA信任你、依赖你,却在最后关头抛弃了TA,你承诺要给TA幸福,到头来都是谎言。TA会从头到尾地将你数落一番,把自己的不幸都怪到你头上,你觉得憋屈,看到TA痛哭流涕的可怜模样,又无话可说,甚至开始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我伤害了TA?是我破坏了我们的关系?停!如果你这么想,你就上套了!因为这些苦情戏,可能只是TA的即兴表演,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如果你想挽回的人有以上表现,希望你在挽回前,先弄懂一个词——“受害者心理”。“受害者心理”顾名思义,就是在遇到问题时,总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心态,一些人总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处处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全世界都欠自己,自己很可怜,但是他们是如此弱小,以至于他们根本不可能违抗这不幸的命运。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那种对伴侣过度指责,每天抱怨不停,把对生活的怨气发泄在伴侣身上,但是从来不自我反省的人,因为TA认为TA所有的不幸都是他人造成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一团糟,如果不是娶了你,我每天不知道过得多轻松,现在一回家就死气沉沉的,家里人还催我赶紧生娃……天,我都不知道这种日子该怎么过下去了……”“我的婚姻太不幸了,我的孩子不听话,老公也不管事,家里根本没人关心我,脏活累活都归我做,我为这个家操心了一辈子……”这两种都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的表现,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推卸给他人和外界,认为是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如此痛苦,因而总是怨天尤人,自艾自怜。经过刚刚的分析,我给大家总结一下,有受害者心理的人行为表现就是抱怨、软弱、指责他人、在生活中扮演受害者。但是有一点很奇怪,既然对方身上有那么多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和对方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呢?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离开,又为什么还哭得那么伤心呢?如果对方是造成他们不幸的祸根,他们本该因得到解脱而高兴,不是吗?原因很简单,因为刚刚我所介绍的不过是受害者心理的外在表现,而他们的本质并非如此。受害者心理的本质是过度依赖和逃避责任!1、过度依赖先说过度依赖,不难发现,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会非常依赖对方,总是让对方做选择,仿佛自己没有任何想法,但当选择之后出现问题时,他们一定是第一时间把锅都甩到对方身上。他们是如此依赖自己的恋人,以至于他们把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押注在对象的身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来访者反应,和这种人谈恋爱不会感到轻松,每天都非常沉重,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因为一旦不小心出了岔子,受害者心理的人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抱怨,如果是夫妻的话,几乎每天都要吵架。他们依赖对方,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固有认知,那就是伴侣能比自己做得好,伴侣比自己更能对选择负责。他们希望伴侣是完美的,可以让他们依赖,这个想法本身没错,但是他们一上来就把自己剩下的人生全部交给对方,让对方替自己负责,也难怪很多人会吓得逃跑。那些没有逃跑的人,多半是心地善良的,他们会同情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想保护他们,给他们安全感,但是这种同情和怜悯恰恰证实了他们的认知——我果然是一个受害者!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越依赖,越觉得自己是真的受害者。2、逃避责任这点是重中之重,也是受害者心理的核心:他们不敢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知道,一个人人格健全的标志是,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形成稳定的性格和健康的社会关系,最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但是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总是会逃避责任,即便是自己做错事,也会想办法让别人承担责任和后果。因为在他们的自我认知里,自己的形象非常弱小,像他们这样脆弱的人,怎么可能承受得起大风大浪,所以他们总在等待一个人拯救自己,那个人就是他们的伴侣。因此,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寻找伴侣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一个可依赖的对象,让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我要给所有想挽回“受害者心理”恋人的人打一下预防针,因为这不仅仅是挽回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试想一下,即便你挽回成功,对方回来后还是从前的样子,甚至对你更加依赖,生活中还会抱怨别人,不愿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你挽回TA到底图个什么呢?养一个巨婴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的一句话: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害者心理的人期待的爱,注定是不成熟的爱。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不应该是一方依赖另一方,另一方无条件满足对方的需求,如果想要关系长期发展,就必须帮助对方树立健康的人格。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对方产生受害者心理。1、自利归因这是显而易见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自利归因,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归因的方式,降低我们对自身能力不足的焦虑。就像我们小时候走路摔倒,我们会责怪路边的石头碍脚,而不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然而,一旦形成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会无法自控地从外界找借口,逃避现实的责任。面对因这种原因形成受害者心理的恋人,你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包容的态度,和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一点点改掉外部归因的思维习惯,让他们更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2、获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