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产品可用性测试是国际业务部门设计师/产品经理经常会进行的工作。相比国内产品,进行国际产品的可用性测试有哪些不同?海外产品测试过程中的坑应当如何避免?如何做才能提高有效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前期测试准备、中期测试执行、后期报告产出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可以给相关同学一些启示和参考。
1.前期测试准备
海外产品的目标用户是local当地的人群,即便国内用户特征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是要想真正了解到local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就必须要进行local实地的测试。山高路远,时空阻隔,每次测试的成本和难度比在国内大很多,所以做足前期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前期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平衡目标
通常可用性测试就只针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成本相对可控。而海外可用性测试的特殊性在于在于测试成本可能是倍数级的提高,所以除了做可用性测试主任务外,通常会同步安排一些辅助任务。
以本次VOOV泰国用户可用性测试为例,主要目标为根据可用性测试,验证VOOV2.0设计效果,发现关键问题,改进和优化设计。次要目标为了解泰国用户对于短视频的认知、用户使用行为、用户画像和潜在需求挖掘。
需要注意的是辅助任务并非面面俱到,时间宝贵,资源有限。所以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聚焦主要目标,兼顾次要目标。任务不能太多,保证核心任务能够深入的完成,避免造成只是泛泛的了解各个任务。
1.2语言问题
相比于国内而言,海外可用性测试最大的困难点在于无法直接的通过语言进行双向的沟通。在英语国家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英语直接进行沟通,但对于泰国、越南等小语种国家我们面临两个最大的挑战:一方面要打破语言障碍把想法精准的传达给用户;另一方面要获得用户最真实的想法。
针对以上问题从不同干系人的角度提供3个解决方法:
测试员自身:作为测试员,即使自身英语口语能力不错,相关语料的准备也必不可少。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要提前查找翻译好,避免因表达错误造成翻译人员或者用户误解。测试任务表一般要制作成双语版,并提前E-mail给local同事review,根据反馈及时进行修正。翻译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local产品设计相关同事,他们对产品的逻辑和操作流程熟悉,专业术语表达准确。如果没有产品同事也可在选择其他职位同事或者找第三方翻译人员,但前提是一定要提前做好沟通,确保任务翻译的准确传达。测试用户:在满足其他招募条件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有英语表达能力的用户。避免因二次翻译造成的“词不达意”。(用户招募具体条件请查看下文)
1.3用户招募
合适的用户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有效的前提,而相对国内我们对于海外用户的情况不够了解,更希望能找到典型用户进行测试,方能事半功倍。
用户招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