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小伙伴都问我:“老师,爱会消失吗?”
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国民闺女关晓彤的那个微博,于是大家都开始diss这个梗。
于是,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爱会不会消失?
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相爱的人之所以会相爱,始于“晕轮效应”(haloeffect)。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指出,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你产生吸引的时候,TA的一切在你眼里都是闪光的,不管TA做什么,在你眼里都是对的,甚至连小作小闹,偶尔的臭脾气,都显得那么可贵,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爱屋及乌”。
很多人在恋爱初期,都会认为,对方是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伴侣,甚至会觉得,这段恋情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爱永远不会消失,但是激情却是会逐渐褪去。
所以,爱会消失吗?有三种答案。
1、爱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2、爱人会消失,但是爱不会。3、爱为什么会消失?
当恋情进入到磨合期、倦怠期,“晕轮效应”逐渐被消耗掉,爱人身上的光环逐渐消失,你就会发现,原来曾经以为的美好恋情,只不过是众多普通恋情中的冰山一角,而这个爱人,也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爱人。
对心中爱人的过高期待,在生活琐碎中,一次次被粉碎,于是你们之间开始频繁争吵,不管是小事儿还是大事儿,总想争个对错;女人觉得男人变了,对自己不似从前有强大的包容心了;男人觉得女人变了,从前温柔似水,如今变得尖锐起来。
女人试图得到男人更多的爱,男人试图得到女人更多的理解,于是在权利争夺阶段,开始处处打压对方、牵制对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但是现实始终是骨感的,两个人在这种“负性循环”下,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么就是“你不是我想要的爱人”,要么就是“咱俩性格不太合适”,究其根本就是:这段关系该结束了。
是爱变了吗?还是爱消失了?
其实都不是,变的一直都是人,不是变的不爱TA了,而是你认为,TA变的不再是你爱的那个人了。
爱也从来不会消失,从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即便是分手了,这份爱不会随着分手而消亡,相反,这份爱会被深刻地记住,因为在“前任定律”中明确的表示:人对未完成或者中断的事情会记忆深刻。
所以,你认为的爱消失了,其实只是被转移成了负面情绪。
因为“爱恨同源”,你有多爱这个人,就会产生跟爱对立的情绪,就是“恨”,相处中的负面情绪积累,分手后的不断纠缠,让一个人产生了“情绪筑墙”,于是形成了“恨”,好像一提到这个人,你就会不舒服,会莫名的难过,爱也被这种负面情绪所掩盖。
我曾经问过很多咨询者,“你还爱这个人吗?”,我听到有部分人斩钉截铁地说,“不爱了”。
当我继续问下去“不爱”的理由时,大多数人都开始数落相处中,对方做了多少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儿,对方如何忽略自己,对方如何不懂事儿的行为,以至于,分手的时候,还不能做到“和平分手”。
你看吧,如果真的不爱,就该云淡风轻,但是很多人显然不是,既说得出抱怨指责的话,就说明,在内心里是还爱着这个人,至今都对这个人有失望的情绪。
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什么爱没消失,爱人却消失了?这要问问你们自己啊,在分手后,对前任都做了什么?
死缠烂打。
接受不了分手的事实,由于“恋爱惯性”导致,你长期依附于对方,依赖这段关系,对方的突然抽离,让你难以接受。
于是你开始,不停的CALL对方,乞求对方原谅你,长篇大论的道歉信息,满屏飘绿的挽回信息,试图用感动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可是换来的结果,恰恰相反,对方越来越抗拒你,你越是追,对方越是逃的厉害。
很多人都对分手有一个误解:主动分手的人,不痛苦;被动分手的人,才会陷入痛苦。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主动分手的人,也许会更痛,毕竟面对自己曾经深爱的人,主动说出“分手”二字,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样也是要承受,割肉一般的分离痛苦。
从事情感咨询这么久,我发现很多伴侣分手后,是有很大的转圜余地的,但是就是被动分手的一方,接受不了被分手的事实,然后步步紧逼对方,原本对方可能只是负面情绪,等负面情绪过了,好好谈谈也就和好了。
但是这种死缠烂打的方式,却逆转了局面,让挽回的难度增加,也让前任“落荒而逃”。
错误的挽回方式。
1、断联。
很多人在分手后,去相信什么所谓的“断联”,结果断着断着,发现被删除拉黑了,或者对方出现新欢了。
如果分手只是负面情绪作祟,你的断联,会让对方觉得,这段关系就是到此为止了,你也没有再争取,对方也就不会再原地等你,所以,要么就是跟你彻底划清界限,要么就是重新开始自己的感情生活。
2、二次吸引。
在我的课中,我经常会提到没有“二次吸引”,但是很多小伙伴依然还会问我这个问题:“老师,没有二次吸引吗?你不是告诉我们,要吸引对方注意吗?”
我觉得很多小伙伴在这也有一个误区:吸引对方注意≠二次吸引。
要知道,当初对方爱你,你对对方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了,只不过是后来在相处中,不好的恋爱体验以及产生的“情绪筑墙”,掩盖了吸引力的作用力。
而在挽回后期的吸引对方注意,也并非是二次吸引,简单来说,是要改变我们之前做的错误的地方,强化自己好的地方,通过各种媒介的展示,重新唤起对方对自己的爱意。
而所谓的“二次吸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将你的改变展示出来,让对方看到你的变化,而正确的做法则是,把吸引力的点,放到最合适的时机,让对方相信,你是有所改变,并且在展示的同时,唤醒曾经你对他产生吸引的那个着力点。
很多自己挽回失败的小伙伴,无奈地找到了我,问我:“老师,为什么分手以后,我吸引不到对方”。
我就问她们是怎么吸引的,他们告诉我的大多数是,要么展示自己过的很好,吃吃喝喝的文案圈,要么就是发一些什么放下了,之类的文案,希望通过这类的展示,让前任注意到自己,当然了,还有很多很多,我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错误的时机,发了错误的朋友圈,只会让对方逃得更远罢了。
想想刚分手后不久,对方的负面情绪还在,而你已经开始吃吃喝喝了,你是想让对方觉得,瞧,没有他,你过的更好吗?还是说,让他知道,你比他更早一步放下这段感情了呢?
同样的目的是挽回,但是不同的表达形式,会造成不同的反馈结果,而你错误的操作方式,只能是得到最差的反馈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伙伴,成功挽回,而有的小伙伴挽回失败,因为你用错了方式。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经历过这个场景:
“所以,你不爱我了对不对?”“你为什么不想想,我为什么会不爱你?”
是啊,为什么当初相爱的人,现在不爱了呢?归根究底,不是不爱了,也不是爱消失了,是当初给我心动的这个人变了,导致亲密关系也不似从前了。(所说情况,不包含出轨和海王)
女人在爱情中,越来越能作儿,男人越来越受不了;男人在恋爱中的减分制效应,忽视女人的感受和情感需求;又或者相处中,错误的方式,一个想吃苹果,另一个却递给对方葡萄;一个想沟通,另一个却不想升级矛盾,回避沟通。
最可怕的就是,一个拼命的想要,一个拼命的想逃;一个过度索取,一个倍感压力。
随着多巴胺和催产素的递减,矛盾的递增,让看似粘合度很好的爱情,开始向下兼容,所以,才会觉得爱在消失。
其实呢?爱还在,只不过是在经营关系上出了问题,导致出现了“情绪壁垒”,就像很多人分手的借口都是“性格不合”,事实呢?只不过就是相处问题而已。
1、学会“冷冻感情”,消除对方的顾虑。
“冷冻”不是“断联”,“断联”是彻底跟这个人失去联系,而“冷冻”是让出空间,给对方一个消除负面情绪的空间,然后进行适当的合理化,消除对方的顾虑。
其实对于很多主动提出分手的人来说,是拒绝跟前任做朋友的,一方面负面情绪还在,另一方面觉得分手了就不该再有任何牵绊。
所以,我们要主动表明立场:“这段时间,我想得很清楚了,也慢慢的放下这段感情了,但是我觉得还是要给你发一条信息,我并不是来打扰你的,只是想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虽然咱们俩分手了,但是我觉得不至于弄得这么僵,因此,我尊重你的决定,毕竟错在我,但是我觉得我们依然可以做朋友,但是请你别误会,我没有要过多打扰你的意思,就是觉得老死不相往来真的没有必要,你觉得呢?”
我个人觉得,分手以后,主动提出做朋友的那个人,一定是有所需求,对于另外的一个人来说,如果TA不傻,就一定明白你是有需求的,不管是朋友关系的需求,还是挽回需求,TA都心知肚明,所以在接近对方之前,一定是要打消对方的顾虑,降低TA的防备心。
2、要有边界感,你不再是前任。
亲密关系中,你侬我侬,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现在你已经是对方的朋友了,就该有朋友之间的边界感,也就是说,你可以利用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对方的生活中,但是不要超越朋友的界限,也不要奢望,付出的会有同等的回报。
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我见过很多的挽回者都“死”在了这一步。
美名其曰,以朋友身份介入对方的生活,但是一旦对方出现什么让自己敏感的事儿,自己就受不了了,开始问东问西,完全没有一个“合格前任”的心态。
而一旦心态不好,占有欲和需求感就会统统暴露出来,这是我们挽回中的大忌讳。
我讲一个之前咨询者的案例,小C在挽回前男友的时候,前期做的特别好,前任也不太抗拒小C的朋友身份,两个人互动也比较友好。有一天小C看前男友跟一帮朋友出去玩,照片中有男有女,于是控制不住了,给前任发了一堆信息,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前面做的前功尽弃。
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女方因为看到前任在朋友圈发的内容,控制不住情绪了,给前任发了一堆攻击性的措辞。
但是她忘了,她是前任,男人做什么都跟她是没有关系的,失去了朋友的边界,攻击对方,让对方做出了“逆反攻击”的行为,最后的那句“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也如同一把刀,扎进当事人心里,让原本要翻盘的局面,又回到了起点。
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收起那颗想拥有对方的心,告诉自己,就是对方的前任,就是对方的朋友,保持朋友的界限,做朋友之间该做的事儿,维持一个愉快的联系和轻松的气氛就可以了。
3、要学会建立有效的联系,避免雷区。
很多小伙伴都问我:“老师,怎么才是有效的联系?”“跟前任联系,具体该怎么做?”
在这里涵盖了很多错误的联系方式:
比如说:你看到对方发了一个出去玩的朋友圈,会问对方:“你在哪呢?”“你去哪玩了?”各位,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询问前任在干嘛,人家在干嘛都是人家的自由,所以,收起好奇心,不要去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