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细胞世界细胞世界
最近,笔者一位在临床工作的朋友接触了一个未成年患者:他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和常人无异,但精神受刺激之后先是出现了明显的消沉,不愿与人交流,而后又开始亢奋,与人称兄道弟,并且情绪暴躁,甚至表现出暴力倾向。这是一例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双相情感障碍影响着全球约1–2.5%的人口,其中男女发病比例接近1:1,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0倍,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天才画家:
文森特梵高
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
《乱世佳人》主演:
费雯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海明威
图一: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名人,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人有悲欢,外在因素会影响情绪变化。比如新冠疫情爆发后许多人先是陷入低落、迷茫等抑郁样的心境,所在的城市和小区解封之后则激动不已。但如果亢奋(热情高涨、感觉自己如超人般无所不能)和冰点(消沉低迷、感觉濒临绝望)在一个人身上毫无缘由地循环往复呢?
早在公元1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阿勒特斯(AretaeusofCappadocia)就详细描述过躁狂(mania)和抑郁(depression)这两种精神异常症状,并注意到这两种行为模式可能是由同一种疾病所致。
19世纪,两位法国的精神科医生让-皮埃尔法雷特(Jean-PierreFalret)和朱尔斯巴亚尔格(JulesBaillarger)分别独立报道了躁狂和抑郁这两种极端情绪在同一病人身上持续更替的病情特征。此后,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提出“躁狂抑郁症(manic–depressivepsychosis)”这一术语,以此和另一种重度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相区分。
图二:双相情感障碍的行为特征,修改自网络图片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首次采用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这一名词并沿用至今。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是兼具躁狂和抑郁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其中抑郁相在性质和严重程度上与普通的抑郁症大致相当,躁狂相不仅包括情绪的高涨,还伴随一系列的行为改变如对睡眠需求降低、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信念、语速增快、行动鲁莽等。
根据临床表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以躁狂相为主,伴随有抑郁症状;Ⅱ型以抑郁相为主而仅表现出轻度的躁狂。患者被这种明显的情绪波动困扰,生活质量与抑郁相的严重程度相关。
有的患者会在躁狂期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如图三中的患者就认为躁狂发作的终点是她创作灵感的源泉。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患有精神疾病,有医生推测他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些名作可能就是在躁狂发作时创作的。
图三:图片来自于柳叶刀杂志:Picturinghealth:livingwithbipolardisorder。作者:MatthieuZellweger
图四:梵高《向日葵》,来自网络
双相情感障碍该如何治疗?
现在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两种办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指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以及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治疗药物包括用于改善情绪的氟哌啶醇等,用于治疗抑郁的氟西汀、奥氮平以及用来稳定情绪的心境稳定剂锂盐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情绪稳定剂(如丙戊酸酯衍生物和卡马西平)会增加后代脊柱裂和低智商的风险,因此不建议育龄妇女使用。
锂盐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心境稳定剂。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喜欢把锂盐放在浴池里,以舒缓心境,恢复活力。20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精神科医师约翰凯德(JohnCade)首先给自己服用了一定量的碳酸锂,确定了对人体的安全剂量,随后他尝试用碳酸锂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发现锂盐能帮助病人稳定心境,并于年发表了研究成果,从而开启了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的新时代。
图五:约翰凯德医生和锂盐。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会出现双相情感障碍?
时至今日,我们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的了解仍非常有限。
一般认为,引起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身体疾病等,其中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早期的遗传学分析找到了疾病的一部分风险基因,比如ANK3、CACNA1C等。但科学家在对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的遗传学研究中也找到了同样的风险基因。
在年的一项研究中,遗传学家们采用了数以万计的正常人类和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基因组样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了和这两种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分别相关的一些基因位点,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双相情感障碍产生的遗传致病机理。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脑部疾病。有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产生可能和大脑中钙离子的活动异常有关。钙离子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一些通道才能进入细胞。由此,又有研究发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有效的心境稳定剂如锂盐、卡马西平具有钙拮抗剂的特性;而一些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尼莫地平,也有心境稳定剂的特性。
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查和诊断
正常人虽有情绪起伏,但大部分时候都能保持相对平和的心境。当长时间出现较大的、没有明确诱因的情绪起伏,以至于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时,就要警惕并及时就诊。早期的临床干预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双相情感障碍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但要诊断清楚也绝非易事。医生或精神病学家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判断是否有生理问题,比如甲状腺功能不足或过度活跃。
2.进行医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3.根据患者的症状、终生病程、家族史和经历等来进行评估和诊断。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表现的特殊性,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据统计大概有接近一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为了提高临床确诊率和大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