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今年我一直在和朋友们重读经典作品,陆续读了《活着》、《围城》、《人生》、《百年孤独》、《小王子》等等。
因为这些我以前都看过,所以这次读的时候,格外认真。
理解不深的时候,我基本也就能看明白故事情节,比如《人生》,让我去讲,我也只能说说高加林前后进城,以及他和巧珍与黄亚萍的爱情。至于其他,我没太多共鸣。
也许是年龄原因,也许是更加细腻,这次细读,每本书我都读了三四遍,逐字逐句看,分析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状态,语言背后的情绪,行为背后的诉求。
把人物从设定好的情节中剥离出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人。
前两天我出了一篇关于《小王子》的文章,昨天我再次细读,围绕爱与孤独,我又有了一些新感受,想再次分享一下。
不得不说,《小王子》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作品。以前我以为“常读常新”的意思,是说不同年龄段看,可以发现以前忽视的细节,现在才逐渐明白,其实是会有不同的共鸣。
像最细腻的音响,层层共振,这种感觉很神奇,与阅历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真的,文学离不开生活,阅读离不开经验,情感离不开每次的体验和反思。
弗洛姆说:人最深切的需要是克服分离,走出孤独,而爱就是可以帮助人走出孤独的最好途径。
我现在大概理解了。
一、孤独的人,需要爱
书中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王子唯一的乐趣就是观赏夕阳沉落的温柔晚景。
这里注意几个关键词:唯一、乐趣、落日。小王子作为一个童心特别重,也是那种可以从一盘茴香豆里吃出二斤酱牛肉滋味的人,唯一的乐趣竟然就是看落日。
他的星球太小,像房子一样,每天除除草、打扫一下卫生,就再无其他事情可以做,所以他的乐趣就只剩下看落日余晖。
后来他还说了一句话: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你知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这句更关键,直接说明看落日并不是什么乐趣,而是实在没事可干,太难过时,只能看落日。
那么,他在哪一天看了四十四次日落呢?联系下文可以猜到,和玫瑰闹矛盾的那一天。因为下文中,他和飞行员聊天时,有意无意提到了他的玫瑰。
念念不忘,全因回想。
孤独与爱,也是马尔克斯重点讨论的话题。他认为能够带领人类走出孤独迷雾的力量,其实是爱。所以当他写出《霍乱时期的爱情》时,他觉得那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不是《百年孤独》不够好,而是爱情实在太迷人。
小王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当他对玫瑰动了感情后,因为太年轻不懂爱,几番矛盾,他选择了离开,在流浪途中,彻底理解了爱,一心想回到他的星球。如果我们把他的这段经历抽象一下,其实就是一个「出走——回归」的模型,涉及到的关键词就是爱与孤独。
因为孤独,所以选择了爱;因为不懂爱,觉得倍加孤独;因为最后理解了爱,所以选择拥抱,并战胜了孤独。
爱是什么,用书中狐狸的话来讲,爱就是建立情感联系。
建立情感联系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孤独,建立联系后,我们会需要对方,你对我来讲变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如果把世界看成涛天洪水,那爱就是属于你我的一叶方舟。前路漫漫,但我们紧紧相依。
这份联系能给人力量,而这份力量感,千金难换。
说到底,人需要力量,更需要爱。
二、最开始不理解与不耐烦
小王子刚开始喜欢玫瑰时,除了看到玫瑰的楚楚动人,也看到了玫瑰的做作、不谦虚与虚荣心。
玫瑰给他提了很多需求,也给他传递了许多情绪。因为不理解语言背后的诉求,小王子把玫瑰的每句话都当真,疲于应付,被折磨得够呛。他对那些无关紧要的话太当真,结果把自己搞得很苦恼。
最后,小王子变得不耐烦,选择了离家出走。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两个人吵架了,男生摔门而去,大喊“我再也不回来了”,结果过了一会又乖乖回去道歉的画面。
小王子后来也说:我当时什么也不懂!看她这个人,应该看她做了什么,而不是听她说了什么。她给了我芳香,给了我光彩。我真不该逃走!我本该猜到她那小小花招背后的一片柔情。
可惜我当时太年轻,还不懂得怎么去爱她。
这里,我想分析一组关键词——“不耐烦”与“逃走”。
因为不耐烦,所以小王子选择了逃走,而逃走,也是他当时处理不耐烦的做法。从他的语言中,可以明确看出,他后悔了,可遗憾的是,他的玫瑰早就不在了。(从几个细节可以看出:1、他离开了一年,表明没人给玫瑰浇水、除虫;2、他离开期间,猴面包树的种子也没人管,可能他星球也没了;3、地理学家说玫瑰不值得记录,是转瞬即逝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耐烦这样的情绪时,会默认它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或者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情绪去处理,很少去琢磨它发生的原因和动机。
那么在小王子身上,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耐烦的?
就是当他喜欢上玫瑰之后。玫瑰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一直在作。玫瑰会不断地给小王子提要求,同时不断地给小王子传递情绪,但小王子理解不了,同时他觉得玫瑰也接受或者理解不了他的爱意。
这个是背景信息,从这个背景信息,我们再去看小王子的离开与不耐烦。其实这种不耐烦本身是一种对现象的态度或倾向性。
人的本性当中喜欢确定而讨厌不确定。所以我们一直在渴求对于身边的事物,对于我们的前途,对于我们爱的人的确定性信息。当出现不确定的信息时,我们就会自发焦虑、迷茫、拎不清以及不耐烦。
我们的实际的需要以及我们在平时最关心的,其实更多的是去支配我们周围的事物。
所以在感情当中,人们也一直在渴求确定。但是感情这个东西它本身是一直在变化的,本身没有那么明确的确定性,同时感情本身又是非常细腻且难以捕捉的。
可以看到,在爱情当中的人,会通过语言、动作、行为、以及性,去不断试探,不断确定。但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矛盾,就是我们渴求确定,与感情本身会随条件而变化之间的矛盾。
所以小王子为什么会不耐烦?
因为他也想得到确定性的信息,因为他也想去支配。回到生活当中,我们也在不断地用情绪和行为去试探,也是为了得到确定性的信息,也是为了支配。
小王子的不耐烦,其实是因为无能。这种无能,它不是否定性的,而是一种客观的形态。因为能力不够、心力不够、见得少导致把控力不够,对事物不理解、无法拿捏,所以最后选择了逃避。
确实,人在太年轻的时候,不懂爱。
三、爱,就是建立情感联系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我想,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一路走过六个星球,最后来到了地球。与其说他在流浪,不如说他在寻找爱与生命的意义。一路上他都在想着他的玫瑰,第一次遇到蛇时,蛇问他为什么来这里,他说我和一朵花在闹别扭。
挂在嘴上的,其实就是最牵挂的。
一直到他遇到狐狸后,狐狸才教他理解了爱的意义。有人不理解书上的“驯养”(有的翻译为“驯化”),觉得带着贬义。其实当你抛开褒贬,深入词语背后的真实意义后,“驯养”的意思,就是爱。
什么是爱?
狐狸说:爱就是建立感情联系。
以前你是你,我是我,你不需要我,我也不需要你。但如果我们建立情感联系后,我俩彼此就需要对方。你对我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王子继续问:应当做些什么呢?狐狸说,应该很有耐心。另外狐狸还提了一句,语言是误解的根源。这句话可以与后面的“本质的东西用眼看不到,只有用心才能看到”联系起来。
语言是媒介,无法精准展现我们内心所想;同时因为不好意思以及“想看看你是否真懂我”等一些原因,我们在表达时总是扭扭捏捏、欲说害羞。
明明是我很想你,总问“吃饭了吗”;明明是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说出来就是“我在忙着,哪有时间想你”。
拐弯抹角、躲躲藏藏,为了测试,人真的把语言艺术用到了极致。
所以幸福很甜蜜,但也很折磨人。你需要用耐心才能在见证中成长,需要用耐心才能穿透语言的迷雾从而捕捉最真实的想法,也只有持续耐心,才能真正理解人,理解爱情的真谛。
在爱情当中,当你某一天变得特别成熟的时候。你就能看透情绪和语言,看到背后最真实的诉求。同时你能对于这种本身不确定的形态,拥有强大的把控力。因为你见过了所有的变量和变化形式,你真正懂了人性的种种。
不过这还没结束。狐狸叮嘱小王子,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负有责任,你必须对你的玫瑰负责……
说出来的,是体面;没说出来的,才是真心话。
小王子驯养了狐狸,可狐狸却说你要永远对你的玫瑰负责。其实也希望你对我负责,但狐狸太通透,知道得不到,也知道不可能,所以选择点到为止,默默珍惜麦田的颜色。
生命本无常,知足常乐,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从此,我带着你的爱继续生活,而你带着对爱的理解,继续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