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IEE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
目前,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年新晋Fellow名单,IEEEFellow为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0.1%。
年新晋IEEEFellow名单,清华5人上榜,华科大和上交大各3人上榜
在目前公布新增IEEEFellow名单中,共有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有位,中国大陆40名学者入选。清华大学5位教授入选,是中国大陆当选人数最多的大学,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3位教授入选。
除此之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及深圳大学等高校都有人上榜,其中,北航和南方科大都上榜了2人,仅次于上述三所高校,深圳大学作为一所双非高校,有一人上榜,同样表现不俗。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
学校校史:深圳大学于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创办。北京大学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大学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年,通过国家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科建设: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
学校的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2位;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科研平台: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写在最后
当然,尽管入选的学者中有一些是非高校毕业的,但是从这些获奖人的求学经历来看,基本都来自名校。比如唐珂,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计算智能、演化计算、机器学习。再比如伍楷舜,1年出生,广东中山人,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子技术等。
大家对于届IEEEFellow新晋人员中,华人占比超1/4,而内地学者有40人入选,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高蛋白基因,推广后可少进口成千上万吨大豆
我国少有能反制美国的黑科技:华科大的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技术
全国仅此一所,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创新科学中心的大学
内地当选部分学者名单
别朝红,西安交通大学
当选理由:对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弹性的贡献
张鸿嘉(NormanChang),ANSYS
当选理由:在SoC/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物理级签核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张原豪,台北中央研究院
当选理由:对非易失性存储器可靠性的贡献
张纵辉,香港中文大学
当选理由:对分布式优化方法及其在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的贡献
陈海波,上海交通大学
当选理由:为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做出贡献
陈虹,同济大学
当选理由:对预测控制和汽车系统应用的贡献
陈贵海,南京大学
当选理由:对大规模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贡献
张成志,香港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对软件测试方法和错误管理的贡献
慈松,清华大学
当选理由:对可重构电动汽车电池的贡献
李宇根(RHEEWoogeun)清华大学微电子系教授。
本科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从事低功耗模拟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郭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当选理由:对复合抗扰动控制系统的贡献
韩光洁,河海大学
当选理由:对水下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的贡献
胡斌,兰州大学
当选理由:对普适情感计算的贡献
金芝,北京大学
当选理由:对知识驱动的软件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康勇,华中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对逆变器和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的数字控制的贡献
李明禄,上海交通大学
当选理由:对无线传感器和车辆网络的贡献
李国良,清华大学
当选理由:对人在环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系统的贡献
刘志刚,西南交通大学
当选理由:为高速铁路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和保护做出贡献
刘威,腾讯
当选理由:对大规模机器学习和多媒体智能的贡献
毛承雄,华中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在电力系统主动控制及其工业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潘时龙,南京大学
当选理由:对高性能微波光子成像雷达的贡献
盛万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当选理由:为智能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协调控制做出贡献
施凌,香港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为网络物理系统优化和安全做出贡献
沈平,南方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在基于光纤的技术及其多样化应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苏文藻,香港中文大学
当选理由:对信号处理和通信优化的贡献
唐立新,东北大学
当选理由:对计算智能和制造业应用的贡献
唐珂,南方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为大规模优化的可扩展进化算法做出贡献
王骞,武汉大学
当选理由:为保护云数据存储和无线系统安全做出贡献
王新,复旦大学
当选理由:对宽带移动网络中无线定位和动态资源分配的杰出贡献
武永卫,清华大学
当选理由:对高性能数据存储和数据密集型计算系统的贡献
伍楷舜,深圳大学
当选理由:对无线传感和普适计算的贡献
伍冬睿,华中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对模糊逻辑的贡献及其在控制和决策中的应用
郑子彬,中山大学
当选理由:区块链可靠性工程的贡献
YongxingZhou,中国北京
当选理由:为无线网络中的MIMO波束成形码本和智能频谱接入做出贡献
朱浩瑾,上海交通大学
当选理由:对车辆网络和物联网安全的贡献
朱军,清华大学
当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的贡献
朱祖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当选理由:对弹性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的贡献
徐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当选理由:对多相流测量和燃烧过程监测的贡献
当选理由:对冰云和尘埃气溶胶的辐射传输和遥感的开创性贡献
杨凤茹,香港中文大学
当选理由:对VLSI物理设计中电子设计自动化的贡献
于全,深圳鹏城实验室
当选理由:在无线电和空天地综合网络技术方面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张海君,北京科技大学
当选理由:对异构网络无线电资源管理的贡献
ChenghuiZhang,山东大学
当选理由:对可再生能源系统控制的贡献
张立,香港中文大学
当选理由:对转化生物医学的微型/纳米机器人群和平台的贡献
赵耀,北京交通大学
当选理由:对图像/视频分析和多媒体内容保护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