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想过一个问题,疫情过后,我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报复性消费、外出旅游、表白求婚、逛街吃喝看电影,总结下来无非就是“花钱”,这些通过金钱就可以解决,其实比较简单。
相反疫情宅家对每一个经历过的人来说,都是突发性的事件,我们内心世界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除了上述的报复性花钱,我们也要关心一下自己内在世界的需求。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测试,3分钟快速评估下我们的欲望值,从而“对症下药”,更好的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根据下列描述,结合自己最近2个月的第一感受,从0-3分中选择符合自己真实状态的选项:
注意:请提前用笔记录下来每题的得分。
0分-从来没有
1分-偶尔发生
2分-每周发生几次
3分-隔1、2天发生类似情况
1.不定时、经常性的刷屏美食博主的视频,甚至对着吃播看很久,才觉得满足、快乐;
2.都会打开各大购物网站,不管是否需要都会浏览、收藏,甚至下单快递到家,才能有安全感;
3.跟家人在一起时,会经常性的发生矛盾,情绪波动很大,自责感和焦虑感倍增;
4.经常刷微博、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找一些跟自己无关的热搜话题,一个接一个看,停不下来;
5.玩游戏,或者刷剧时,即便熬夜硬抗也不想下线关机,很兴奋无法入睡;
6.很想知道朋友们在干什么,经常通话时间超过30分钟,甚至更长,已经排满了疫情过后要干的事情;
7.相比在家工作,在办公室更让你感到舒服自在,工作时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8.深夜睡不着的次数增多,感觉到接下来工作压力会增加,甚至有强烈的危机感;
9.疫情期间,有慎重考虑过自己是否换工作、增加投资渠道,甚至经营副业的想法;
测试结果:
1、2、3题,属于情感性需求:主要是情绪性的欲望,例如快乐、悲伤、愤怒、焦虑需求等。
4、5、6题,属于社交性需求:主要是对于群体性互动、语言表达、沟通的社交需求。
7、8、9题,属于价值性需求:主要是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包括了工作价值感、收入的价值感。
如果的你得分是:
0~3分——大家不用过渡担心,这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欲望的正常反应;
4~6分——需要我们做一些情感表达的调节,通过文字、音乐、补充睡眠、做菜等就可以满足;同时如果线上社交虚拟性不能满足你对真实社交的需求,可以主动承担一些买菜、倒垃圾、值班等真实场景的社交互动;
7~9分——说明我们情感、欲望压抑比较严重,如果时间过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需要特别注意,最好能找到专业的人员给与一定的疏导,甚至是行为管理。
很多人的欲望被一直压抑着,这种被压抑的内心需求是不可能被长期封存起来,强硬压抑的后果一定是积累到一个程度后更严重的爆发。
想去消费、逛街、海吃海喝其实只是我们在行为上的获得满足途径,说到底还是要填补内心在这段时间失去的快乐感、满足感、安全感。
所以提醒大家,很多报复性补偿的想法或者行为,太过了也未必对自己有多大的满足感,反而真的去做了,你会产生自责和厌恶。好的欲望,适合而止,不好的欲望,找到适当的途径发泄一下。
尤其是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的前提下,大家其实更应该明白自律和自控,才是我们未来获得更大自由、安全的活动空间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