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纵有千万种想挽回的心思,可“挽回”二字,他也许不会主动说出。
不是他不爱,而是他内心不允许他这么做,从小便没主动过,好不容易做了一回主,提了分手,他便不会轻易放弃这次难得的主动,也不会轻易回头。
你问我为什么回避型依恋做事总那么。
因为这个世界曾经对他很绝。
要说回避型依恋如何养成,回避型依恋童年经历了什么,那能说的可就太多了。不过弗洛伊德说问题都要追溯到童年,所以当我下面分析“回避会不会回来挽回”这个问题时,自然也会有所提及。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温顺听话、谦和有礼、不敢贸然行事的回避型依恋为何斩钉截铁说出“分手”二字。
首先我想恭喜你,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回避型依恋主动说出“分手”二字。
你定不是一般人。因为一般人,无法把回避逼到这般田地。
要知道回避型依恋往往会在矛盾冲突面前表现出“退缩”,他们巴不得远离万物一切纷争,隐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怡然自得。
很多人对“回避型依恋”有点误解,觉得他们万事皆逃避,从来不敢真心相对。
我觉得这部分人可能真的对回避的了解道行太浅了,回避不是不面对,也不是不敢面对。大部分的回避,其实是一面镜子。
镜子就是,你如何待他,他就如何待你。
如果揣着诚意来找他,不带攻击性,不持有恶意,不带着世俗的眼光,他定会带着相同的态度从他的小世界走出来,迎接你。
但如果你是带着目的性,带着私心,带着欲望,带着不易察觉的攻击,虽然他也会从他的世界走出来迎接你,但是不会带着方才的善意,而是警惕和退缩。
用温和面对温和,用善意面对善意。
用虚伪面对虚伪,用伪善面对伪善。
这是回避的人生信条。
但回避的攻击性往往太低了,一直暗暗地隐忍,看似不计较,其实内心十分想站出来和你说一个痛快,只不过他们从小没有学会如何面对攻击,如何应对挫折,所以你一次次的进攻,他只会气呼呼的退缩。
他们看似不在意,但其实内心早已划好了界限。
故,他们不是一味地回避,而是只会回避那些对于他们而言,带有瑕疵和危险的事物和人。打不过你,治不了你,但我不想加入你,因为不想违背我的本心,我便只想逃离。
所以我总说回避往往是追逐完美,他们不仅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还是灵敏的现实主义。
他们的理想主义,体现在对情感内核的真挚的诉求。他们觉得不对的,觉得违背本心的,觉得失去纯粹性的,他们便不要,他们也不从。
他们可以对一些琐事妥协,但不会对本心妥协。
他们总是在坚持的一些被外人看来无所谓的东西。可能是尊严、理解、贴心、追求、包容....这些别人看来本可以随便抛弃的东西。
他们的现实主义,体现在他们会根据环境做出改变,他们也会灵活地改变,灵活地适应环境,爱人想听到什么话,他们便说,外界想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做。所以这也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
只要不违背本心,他们便不会狠心的抛弃别人。除非一切失控,等他察觉过来,这段感情早已往他所未期待的方向发展。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旁人提分手,可以是玩玩,考验考验你的真心。但回避型依恋提出分手,多半就是带着“真心”来的,玩笑居少,决心居多。
因为他认为他已看到了你的真心,尽管你自己不想承认,但他用他的“灵敏”察觉到了这段感情于你、于他,已经是山穷水尽。
你说这段关系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淡的呢?
可能是你觉得他本不在意,所以会一次次忽视他的感受开始。
可能是你觉得他很强大,所以你认定他不会难过开始。
可能是你觉得他没有什么主见,所以你说什么他便会听什么开始。
可能是你觉得他不会说“不”,所以一次次给他提要求开始。
可能是你觉得他不会背叛你,所以会把你的坏脾气发泄给他开始。
......
失望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一次次的试错,一次次的累积,一次次的给你示意,一次次说服自己回头但你可能早已习惯他的闭口不言,熟悉他的表达方式,便把他的沉默、微弱的不满都解释为小打小闹,笑笑就过去了。
但回避不会笑笑就过去,他很认真,很在意,他认定的事就不会放手,他会一遍遍求证。
只要回避鼓起勇气提了分手,一定有一个他义无反顾的理由:“你不爱TA了”。
不管你这边多么无力的解释你还在爱,你还在这段关系里,你还在期待,但之前累积的失望和对你的观察,早已把他仅有的耐心化尽。
就像那些最后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他们往往不是灵光一现做出这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内心一次次和自己辩论,但最后发现,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才能结束这混乱的一切,即,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回避提分手绝不是一拍脑门,而是经过无数的自我对话,目睹一次次失望,历经一场场踩空,才会作出这个无奈但也是唯一出路的决定。
他看到了你无法改变的事实,只会感到痛心和失望。你总是在发挥你的决定权,总是想控制一切,想插手一切,胡搅蛮缠。
你好好听过他的诉求吗,好好理解过他的内心吗,他想要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就算你后来明白了,可他也已耗尽了面对你的勇气。
所以啊,让提出分手的回避主动来挽回你,可能性真的很小。
但也不是说回避型依恋只要一提出分手,就是死局了。
回避型依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心软。
很多人会立马掀桌反驳:心软?他对我说分手,不理我,给我玩冷暴力的时候可一点也不心软啊。
你先别急,先听我慢慢给你说。
回避型依恋其实打从内心是非常渴望一段高质量“亲密关系”的,因为他们不曾拥有过,他们也很少能遇上可以治愈自己的人,因为内心对外界深深的不信任感,会让他们无法自愈,又无法被别人疗愈。
面对矛盾会远离,面对亲密更会远离。一发现什么风吹草动,一觉察对方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了,就跟兔子一样一撒腿跑不见了。
你问我为什么回避型依恋这么难以治愈?
两个字,习惯。
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相爱模式,早已熟悉了以这样的身躯进入亲密关系之中。害怕别人靠近自己,害怕别人打破自己维护多年的边界,也害怕你上一秒你笑嘻嘻,下一秒就会大发脾气、忽视自己的感受,变身为冷漠、阴晴不定的人,就像自己的父母那样。
所以就算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安全型依恋,对方发起了安全的信号,伸出了热忱的拥抱,也会被回避解释为是“短暂的温存”,这不长久,不现实,不是真的。他会成为一个喜欢挑刺、令人生厌的挑剔者,不断地在心里找别人的毛病,这样才能证明这个人抱着“目的”而来,自己必须要警惕,带上熟悉的盔甲。
他们总会下意识猜忌,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熟悉即安全,熟悉即稳定,不管这份熟悉带给自己什么样的痛苦的感受。
就像一个小孩面对空旷的山谷喊了很多次,都没有回应,突然有一次有回应了,他一定会怀疑,对面是敌人,对面的人不是自己等待的那个人。
所以他们很早就聪明地学会了,在当下的关系里放下期待。因为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
回避总把希望和爱,寄托在下一段关系里。
但一定不会如他所愿。因为下一段关系,依旧是失望。
这也是为什么回避总是会念念不忘前任的原因,因为那句“得不到的,都是好的”对回避特别适用。
他们不是真的得不到,而是自己放弃了竞争的权力,自己不敢前进,自己选择了退出,自己选择在内心回忆和哀悼祭奠,一个人的狂欢,虽然孤独,但是是安全的。
而如果你的前任是回避,尤其是一个冷漠、油盐不进的回避,那我告诉你一个拿下他的妙招。
“把这当成一场游戏,耐心的玩完这场游戏。”
打游戏讲究什么?先苦后甜。
很多人面对回避的修为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在面对回避的“不在乎”的态度时无法冷静,觉得只有自己在等,只有自己在乎,只有自己在发消息,对方一句话都不回,这不公平!
不是的,回避不是不在乎,回避是因为太在乎了,所以才会表现出不在乎。
我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想戳穿回避的伪装。他们看起来好似不过问、不关心你的生活,其实呢,他们是会偷偷地去你的朋友圈视奸你、偷窥你。
而这种不动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