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姻,禁得起“遗嘱测试”吗?
作为一个文史领域的创作者,本来应该按照媒体平台的要求,在一个专注的领域内精耕细作。但最近与很多朋友谈起了一个话题。他们的困惑、看法,启发并激励着我很有必要跨出领域的限制,写作一篇与文化、历史毫不相干的文章。
这个话题就是婚姻。但事实上,婚姻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必然与历史以及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一干二净地孤立存在。但相比起历史、文化的过去式、渗透性,婚姻现象的现实性、直观性更强烈一些。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婚姻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投资。而现在被人们捧上天的恋爱自由,虽说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的情感自由,但自由恋爱最大的悖论就是,将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关乎终生的决策,交给两个几乎懵懂的年轻人来决定。时光并未赋予他们适当的心智和稳健,却又要他们为自己的抉择终生负责。
很多人都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但终生相处难。爱是愉悦的,爱是双方尽力展示自己美好一面的时光;而婚姻,更漫长,更平淡,与枯燥和烦闷之中,还会夹杂更多的风雨。而且,时光对于每个人都不会留情,曾经的青春、美貌、健康,终究会被衰老、丑陋、病衰所替代,这是必然的。或许才华、金钱、财富、权力没有必然失去的特性,但江郎才尽、权势易主、千金散尽的事比比皆是,没有一样是铁打铜铸的江山。
再美好的两个人,一定会在时光里逐渐退去铅华,恢复生命的本真;一段再深沉的感情,交给两个不善于经营的人,也会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枯燥与争吵、摩擦里消耗殆尽。所以,一段现实意义的婚姻,负面的东西远比正面的东西要多。教堂式婚礼中,牧师询问男方:“你能永远的爱她、保护她,即使她年华老去,青春不再,你依然能与她携手供伴一生,到老也不离弃吗?”牧师也会询问女方:“你能永远的爱他敬他顺服他,无论他健康与疾病,无论他贫穷与富有,都与他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直到终老吗?”
我一直觉得所有婚礼里那些美好的祝福都是多余的,因为美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所有奔向婚姻的人都基本是为了美好而结合的。而那些隐藏在深处的,被岁月掩盖得严严实实的,但最终会露出狐狸尾巴的东西,才是婚姻的真面目,才是决定婚姻质量与结局的最终决策者。看不到婚姻的这个本质的人,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婚姻,更无权享受幸福。
婚姻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在于,它是人生最亲密的关系,却发生在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之间。父母、儿女、兄弟姐妹,这是具有先天性关系的人,那一套遗传基因或者简称为血脉的东西,会牢牢地将这些人拴在一起。无论你承不承认,无论你多么想逃离,终究是无用的,这种联系比骨髓还深、比金石还牢。而终究一天,一个与你毫不相干的人闯入了你的生活,这个人也可能成为距离你最近、与你最亲密、伴随你时间最久的人;而这个人也可能半途离开你,要么生死相隔,要么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乃至仇人。
生死无常,谁都无法预料自己会在哪一天和这个世界做终究的告别。到了那一天,你的配偶——这个和你毫无关系却又最亲密的人,他(或者她,后同)是法定意义上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也绝对有可能成为你遗嘱的最高执行人。所以,我曾经建议那些深陷婚姻抉择无法自拔的人,给自己即将的婚姻对象来一次“遗嘱测试”。
一个生命垂危的人,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人,他毕竟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眷恋,这个世界会有许许多多的值得他牵挂、交代的人和事。帝王将相最需要明确的是继位人,凡夫俗子最需要安排的是遗产,这是亘古不变的遗嘱主题。这一份最后的“人间留言”,也是自古以来无数杀伐纷争、骨肉相残、血泪夹杂情节的主心骨。
但事实上,你留下了遗嘱就等于了却大事,消弭的纷争,安息了心魂吗?所以,“遗嘱测试”的最重要题目就是忠诚度。历史上,很多帝王留了遗嘱,而且为了遗嘱不被修改,不被曲解或者挪作他用,会在且有余力的时候以各种借口或者罪名诛杀有可能干涉遗嘱正常执行的大臣或者嫔妃。但这是帝王的特权,现代的法律和社会规则不允许任何一个人为保证遗嘱的忠诚度而有此特权。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能在婚姻选择之前,试想一下有朝一日自己奄奄一息,于苟延残喘之际,从呼吸和心底最深处挤出了几句话或者几行字,而对面那个最亲密又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能否遵照自己的意思,忠诚地执行自己的遗嘱。如果你确信那个人可以按照遗嘱分配你的遗产、安排你的身后事,那这个人一定是深知你、深爱你的。即使你的财产分配名单里有私生子,他也会理解你的苦衷,疼惜你无辜但是的确是骨肉至亲的人;即使你的遗嘱不合常理,但他也能遵照不误,因为那是你最后的抉择,哪怕是错误的。
所谓婚姻,就是托付终身,一切的恩怨情仇,生前无法了却的,身后也有人替你了却。这个人,一定是真爱。禁得起“遗嘱测试”的,就是你生命中最需要选择的人。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