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焱陈科
衡量恐惧程度是诊疗情绪障碍患者的一种手段,其主要依靠口头报告进行。然而在某些实验任务中,一些病人或者小孩可能无法准确地报告自身的恐惧程度。此外,接受治疗的病人在报告自身恐惧程度时可能会受到诸如安慰剂效应等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报告的结果出现偏差。
那么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如何衡量恐惧程度?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携手合作团队,共同开发出一个预测恐惧程度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神经表征,并结合行为实验、磁共振成像等,揭示出是全脑而非单一脑区在编码恐惧信息。研究还证实了人类的习得性恐惧与其在面对恐怖事物或场景时产生的恐惧情绪,具有不同的神经科学表征。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
恐惧并非只有一种
“人类的习得性恐惧,与其在面对恐怖事物或场景时产生的恐惧情绪是有区别的。”研究团队成员周峰解释说,习得性恐惧这个看似陌生且专业的名词,实际上离我们非常近。“比如老板总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