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这里是第一心理课,今天继续分享行为心理学。行动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曾指出,自卑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绪,它与人的性格、原生家庭有关。
人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情感经历,只是有些人很容易被看穿,带有明显的自卑倾向。而且有些人很会隐藏自己的自卑情绪,即使内心深处有深深的自卑感,也会给人以强人的姿态。
但他们实际做事却总是出类拔萃,他们往往会从事一些与他们的强人姿态不相符的简单、低级的工作,所以他们的强人其实就是伪装,是掩饰自卑的外衣。
第一个需要区别的是,自卑和自卑情结。低人一等指的是,与他人比较时所产生的一种差距感,简单地说,是一种感觉上的体验,感觉自己不如他人。这样的感觉给我自己带来了一个心理暗示:我的能力不如别人,我对我非常脆弱的行为感到羞愧。
自卑感产生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为了追求更高的自尊和价值,会用这种自卑感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知耻而后勇,通过不断的努力缩小与优胜者之间的差距。这类人通常都有成功的潜质,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能力强。
与之相对的另一类人,他们会进入一个极端,他们会把这种自卑感深深地藏在心里,不轻易表露,甚至很排斥、厌恶这种感觉。久而久之,就会采取鸵鸟政策将自己埋藏起来,不与他人比较,或与自己想象中的对手疏远。
其意图在于淡化这种比较所带来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其实骨子里很怕失败和别人的不相干,比较上一类人很难成功,长期积累的负面自卑感,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自我贬低是指自我贬低的感觉和经历的积累,包括时间,事件和自我评价。人一旦陷入了这种情结,就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很多临床心理学案例都表明,如果你表现出上述三种行为,说明你已经深陷自卑。
逃避性行为
突然间感到厌倦,不想与他人交往。对他们来说,正是因为与人沟通,才让自己有了这样的自卑感,所以外界的人是让自己产生自卑感的载体。
没有接触,他们就会变得更好,这样的躲避行为会使他们变得敏感、脆弱、羞怯、懦弱,无法接受一些不同的声音和指责,恨不能为自己找一个包袱,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
自知。
许多人因为这种自卑情结,会有一种弹压反弹,就像被压迫的弹簧,长期处于一种自卑、自我形象低落的状态,会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然后又会把自己的敏感转移到别人身上,试图从别人那里听到肯定的话,寻求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