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生命科学创新引领者#
人类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当人们被剥夺了与他人的亲密接触时,就会很痛苦,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正是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本应给我们带来美妙体验、快乐享受、甜蜜回忆的亲密关系,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相伴而来的是失望、痛苦、怨恨呢?因此,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爱”的追求,但“罗兰?米勒等心理学家在过去20年关于情感和关系的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和进行的科学论证,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中国两千年来在亲密关系这个问题上的分析和判断。”
这位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者米勒教授,他不是名声呱噪的畅销书作者,但几十年如一日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探究一个问题——亲密关系,即围绕人们最困惑的“爱“与”被爱“这一矛盾,深入探寻心理奥妙、解锁幸福秘诀。他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指出:“亲密关系是人类能够体验的最伟大、最令人享受的快乐源泉,但也可以是可怕的痛苦和骇人听闻的破坏性之源。”与它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对亲密关系知之甚少。仅有的知识大多来自本能的反应、父母的婚姻(常常还是不太幸福的婚姻)、闺蜜朋友的建议、偶像剧和小视频,却很少来自科学界严肃的研究。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通俗心理学家把个人观点当作科学结论,用华丽辞藻取代严谨分析的惯常做法,我相信,在阅读这本经典之作时,你一定不会像读小说一样一目十行、浮光掠影,你定会像中学生对待数理化一样勤于思考、认真钻研。
这里,我们可以先看一些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带有科学佐证的观点:
1.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2.一味故作清高没有什么作用。真正有用的是选择性地故作清高。
3.潜在伴侣的吸引力=他/她的外表吸引力×他/她接纳你的可能性。
4.那些能付出代价拒绝大多数人却乐于接纳我们的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潜在伴侣。
5.亲密关系中满足的秘诀:欣赏你的伴侣,表达你的感激,重复上述两步。
6.能一起玩乐的伴侣往往能更长久地在一起。
7.男人看重长相,女人重视资源,但都期望伴侣友善、随和、可爱、亲切。
8.男女两性都认为穿红色衣服的约会对象更有吸引力。
9.亲密关系遵从“投入模型”。人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希望与现任伴侣保持亲密关系:感到幸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离开的成本高。
10.在危险的桥梁上,恐惧会增强男女两性的吸引力,让人误以为心跳加快是因为对方让自己“心动”了。
11.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激动人心的活动会让他们彼此更加相爱。
12.浪漫因新奇、神秘和风险而繁盛,却因日益熟悉而烟消云散。
13.能长久维持幸福婚姻的人通常会向配偶表达许多相伴之爱。
14.要有义务地去注意伴侣为你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然后,每周都要和你的伴侣分享你最欣赏的三个善意之举,无论大小。
15如果你欣赏你的伴侣,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并且不断重复,你们都会更加幸福。
我想,上面这些已经足够吸引你的眼球了,尽管这些只是书中的部分内容而已。细细品读书中观点,犹如在倾听专家从新颖独特的视角给你解锁亲密关系中一个个棘手问题的答案,又如在观摩学者变魔法式地得出一个个科学可靠的结论。
如果你正在追求心上人,探秘《亲密关系》会让你了解人际吸引的奥秘和爱情的魔力。
迈向人际成功的第一步是什么?吸引力(也是爱情的魔力)。如果某人充满魅力我们就容易被他吸引,是这样吗?不完全是!吸引力的基础是“奖赏”(我第一次听到),分为直接奖赏和间接奖赏。比如一个人对你感兴趣、赞赏你,或他/她具备聪明美丽又赏心悦目的特征、或能给你带来金钱或地位,这些都是直接奖赏,假设有个人都可以带给你,那么他/她对你的吸引力就超乎寻常了(想想也是啊);还有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或常常别忽视的间接奖赏,比如临近、礼尚往来、相似性、障碍等,那就是研究者所发现的吸引力的秘密,它揭示了男女两性期望的理想伴侣到底是什么样子,快快翻开书本去探秘吧。
如果你正步入婚姻的殿堂,深谙《亲密关系》会让你的婚姻生活更美满和持久。
现代人都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但往往困惑于浪漫的爱情难以持久、无法保鲜,那幸福的婚姻何以为继呢?事实上,爱情的形式多种多样:浪漫之爱、相伴之爱、愚昧之爱、完美之爱,爱恋的风格也有六种之多……快去测试看看你们属于哪一种吧!然而,造成这些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爱情背后,是两个人持久的个性特征:其依恋类型是关键因素、年龄和性别也在发挥影响。个性特征与婚姻中的冲突、暴力也不无关系,甚至是导致亲密关系解体的始作俑者。于是,修复、维持和提升亲密关系的心理治疗,就有了理论依据。
如果你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亲密关系》一书中所揭示的真知和所教导的方法有助于你走出困境。
解决亲密关系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二:找心理咨询师,或阅读这本书。
#默克生命科学创新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