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测试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车和测评,全都得硬
TUhjnbcbe - 2025/6/27 11:51:00

撰文

吴先之

编辑

王潘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与各类新概念齐飞。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超过万辆,这意味着年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势必突破万辆,俨然自成消费一极。

数量增长的另一面,是不断扩大的信息差。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三化叠加,使得行业处于频仍的技术革命之中,大量新名词让普通消费者疲于应付:混动有轻重之别,纯电有EV、HEV、PHEV、48V等名目繁多的差异。如果要把上述名词搞明白,任何消费者除了搜索,需要过滤掉一大批语焉不详的信息。

如果还要进一步把各大厂商为了营销,生造的诸如全栈自研、第三空间、多模态空间交互、情感涡流、零重力座椅,以及持续“泛化”的OTA等概念搞明白,不花费大量时间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上述疑问。

“别说消费者看不懂,我们自己也看不懂。”不少年轻的造车人,或多或少会遇到主机厂中的黑话,问了显得不专业,不问又成了车间里的门外汉。可是,消费者无法,也没有必要像业内人士一样,把诸多名词解释沉淀为行业知识,他们的目的无比简单:到底什么是好的产品。

产业上,国产新能源已经实现了对合资车的弯道超车,红利其实并未完全传导至体验侧,多元的评价体系与缺乏实证的评测,让认知鸿沟变得越来越大。

国产新能源正名

作为产业换道超车的重要领域,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快速发展。

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在国内的新能源销量为.8万辆,远超市场对特斯拉中国65万辆+的预估。如果说销量是超车的表征,那么不断涌现的产业巨头,则表明国产新能源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能源切换与国家政策扶持双重刺激下,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在上游材料与下游应用,涌现了诸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星源材质等一众细分领域巨头。相比燃油车时代,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已有了极大提升。

与电动化并行的是网联化与智能化,国内百度Apollo、蘑菇车联、宏景智能等背景各异的自动驾驶企业崛起,由欧美主导的话语权正在逐渐东移。

诸多细节也能印证国产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的事实。

刚刚出炉的懂车帝冬测结论显示,国产新能源在续航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冬测续航达成率48.5%,前三名被国产包揽,达成率相较于合资车优势明显。续航前三名均被国产车型包揽,前十名国产车占据8席。其中国产车型的平均续航达成率49.1%,合资品牌续航达成率45.8%。

充电方面,支持快充的21台国产车型的平均充电时间为.1分钟,6台合资车型的平均充电时间为.分钟。以最大充电功率来排名的排行榜中,前十名里国产车型占据八席;平均充电功率来排名的排行榜中,前十位里国产车仍有七位,测试的国产车型整体上要优于合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测试中,除了4台微型车外,其他4台磷酸铁锂车型的续航达成率均超过50%,侧面印证了在低温条件下,磷酸铁锂性能上的劣势并不明显。

技术、工艺上的进步与国内日益内卷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正在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呈现出某种外溢,从出口数据可以发现这一苗头。

过去十年,国产汽车出口长期徘徊在万辆上下,新能源喷涌的近两年,直接突破了万辆关卡。年国内整车出口21.8万辆,今年前10个月,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具体到品牌,BYDHAN与BYDTANG两款比亚迪分别定位中高端轿车与SUV的车型,直接与特斯拉Model/Y硬刚,而BYDHAN售价7.2万欧元,甚至比Model还高。比亚迪的出海策略不仅依靠性能与智能打开市场,而且还顺带撕掉了在国内的性价比标签。

此外,吉利领克01PHEV车型登陆欧洲市场,在比利时与法国试水订阅制。长城子品牌魏牌摩卡PHEV的售价已经触及欧洲豪华车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年完成对新势力的反戈一击后,迅速把刀锋指向了海外。

需要指出的是,国产新能源出海大幅加快,与眼下欧洲能源危机也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看到,不少主机厂除了将产品带到海外,而且可能会走得更远,例如蔚来进军德、荷、丹、瑞、挪五国之后,还尝试在德国推出带有本土化色彩的“订阅”制租车与换电租赁模式。

不过,一众车企与新技术站到前台对垒之际,我们发现,国产新能源大厂也陷入了自说自话的情况,尤其是手机厂商跨界而来后,原本已经内卷的赛道,如今大兴比附之风。比如家家都是BBA,新车型必定“百万豪车体验”,各方面“遥遥领先”。

当产品力增长之际,消费者突然发现,国产新能源品牌被镀上了一层又一层“话术”。

二次祛魅

国产新能源换道超车,基本完成了技术与产品上,对国外同行的“祛魅”。

“恐惧来源于未知”,人们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疑虑,这也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消费,依旧面临不少问题的核心原因所在。当能源动力、车辆结构、人车交互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之际,定义一款新能源车的好坏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作为概念泛化始作俑者,余承东日前在央视遇见大咖中,回应了外界对其“余大嘴”的称呼,他表示虽然自己话说得很大,但都提前超额完成了。不是说自己不谦虚,而是有个目标来牵引大家。换句话说,余承东“吹牛”是在管理团队与自己上级的预期,是to老板而非to消费者。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数据和结论最值得信赖?肯定不能单方面相信“余承东们”的话。面对纷繁话术的“剧场假象”与众口不一的“市场假象”,消费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标准统一的评测,对国产新能源进行某种“二次祛魅”。

新能源汽车并不像已经有百余年历史的燃油汽车,相关技术趋于稳定,面对电动化,用户始终面临新的焦虑。消费者所能参考的评价体系眼花缭乱,例如NEDC、CLTC、WLTP、EPA等续航标准,当自己的电动车在冬季趴窝时,消费者才真切地认识到:没有建立在实测之上的标准,约等于没有标准。

三化交叠引发技术加速迭代,客观上造成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存在广泛而深刻的信息差,而传统汽车评价体系无法跟上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则进一步扩大了信息差。

燃油车时代,人们往往

1
查看完整版本: 车和测评,全都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