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这一天,牛郎织女会跨越鹊桥,进行一年一度的相会。当然,每年的七夕,也是当下年轻人庆祝爱情的日子。
说起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直被人们讨论着。趁着七夕这个节日,我们就来聊聊爱情。
关于爱情,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有三个成分组成,分别是亲密、激情、承诺。这三个成分,可以看作是三条边,构成爱情三角形。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特征,是感情性的;激情包括唤醒和欲望特征,是一种动机或驱力;承诺包括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是认知性的。
当这三种成分按不同程度进行组合,就形成不同类型的爱情:
1、无爱。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都缺失,爱情就不存在。两个人可能仅仅是泛泛之交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意、肤浅和不受约束的。
2、喜欢。当亲密程度高而激情和承诺都非常低时,就是喜欢。喜欢多表现在友谊之中,伙伴双方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却不会唤起激情或者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期望。
3、迷恋。缺乏亲密或承诺却有着强烈的激情即是迷恋。当人们被几乎不认识的人激起欲望就会有这种体验。
4、空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虚的爱。在西方文化中,这种爱常见于激情燃尽的爱情关系中,既没有温情也没有激情,仅仅只在一起过日子。不过在有包办婚姻的社会中,空爱或许是配偶们生活在一起的第一个阶段,而不是最后一个阶段。
5、浪漫之爱。浪漫的爱情有着强烈的亲密感和激情。可以把它视为喜欢和迷恋的结合。
6、相伴之爱。亲密和承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爱就是相伴之爱。相伴之爱的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这种爱情表现出亲近、沟通、分享以及对爱情关系的巨大投入。
7、愚昧之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愚蠢的爱情体验即愚昧之爱。这种爱情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压倒一切的激情基础上双方会闪电般地快速结婚,但彼此并不十分了解或喜欢对方。
8、完美之爱。最后,当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都非常充足时,人们就能体验到“彻底的”或完美的爱情。
上面这八种类型的爱情,只有最后一种才是完美的。但是,斯腾伯格认为,这种爱情想要保持长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爱情的成分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有的成分会飙涨,而有的成分会消退,个体很难去控制它的变化。例如,当在人们经历一段爱情的时候,往往会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最初的热情了,这就是激情成分在消退。
在漫漫人生中,我们所经历的爱情,可能并不是完美之爱,也可能所拥有完美之爱又因为时间的流逝变化为其他的爱情类型。但是,人类对于爱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只有置身于爱情的人才能体验其中的感受。
爱情是否是永恒的?爱情何以维持长久?
心理学家米勒提出,人们在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是非常感兴趣,对重复的东西感到疲劳厌倦,爱情亦是如此,初始成为情侣时的精神抖擞,可能也不会想到数年后爱人之间的习以为常。
因此,想要维持长久的爱情,可以有目的、创造性地防止可能损害满足感的任何厌倦情绪,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总之,要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当然,如果你因为爱情感到困扰,可以试着读读关于爱情心理学的书籍,或者是通过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来系统地学习心理学课程,帮助你更好地去理解和经营爱情。
下面是斯滕伯格的爱情量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那么就可以根据提示,测测你的爱情类型!
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