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测试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知识点试题
TUhjnbcbe - 2021/1/7 23:12:00
《水调歌头》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使宋代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有《东坡全集》等。

二、故事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本词无题目,为了与其他同词牌的词区分开来,常用词的第一句来充当题目。《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三、课文翻译

1.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注释:

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

译文: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2.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注释:

把酒:举起酒杯。

阙: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中的仙宫。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不胜:不能承受。

译文: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

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3.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恨:怨恨。

何事:为什么。

共:一起。

婵娟:姿态美好,这里指月亮。

译文: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透进雕花窗户,照着不眠之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四、问题归纳

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2.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3.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4.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情怀旷达的一面。

五、课文主题

《水调歌头》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练习题汇编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3)这首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由抑郁惆怅变为乐观豁达。

(4)词的上阕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阙对月抒怀,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来源:学科网]

2.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答:恐字把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写了出来,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答: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

(2)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3)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人生不会完美,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来源:Zxxk.Com]

6.理解性默写。

(1)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体现出作者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

(4)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赞美和热爱的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襟,揭示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答案:

1.无眠人生(2分)

2.D(2分)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6.(3分)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2分)C

3.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4.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2分)

5.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2分)

7.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答案:

3.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D理由:“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6.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7.A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3.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

1.(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1.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写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

1.[解析]A 苏轼之词感情意蕴丰厚,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化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

2.“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国,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

3.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阅读写作助手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知识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