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道测试题,58~94道题和自杀相关,甚至一些问题毫不避讳向未成年人展示具体的自杀步骤......
11月18日,上海长宁区中小学问卷涉自杀内容引起网民热议。
近日,有家长向媒体爆料上海长宁区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和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针对该校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大量内容与自杀相关。
同时,一些网民反映这份问卷是由多个国外的心理测试粗糙堆砌而成。比如其中的58~95题,一字不改地来源于《Beck自杀意念量表》,而这个表原并不是针对11-12岁孩子自己填的,是心理医生给17岁以上的病人做的。
▲上海长宁区中小学调查问卷截图
针对家长的投诉以及网民疑问,其中一所学校的工作人员回应称,问卷是区里统一的,学校正在处理相关情况。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关于该事件的情况通报
19日,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对此事做出回应称,已要求停止该调查问卷工作。经初步核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我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对此致以诚恳的歉意。
媒体观点
*河时评
这样一份引发争议,“将好事办砸”的调查问卷,也给全国其他学校打了“预防针”:一份不贴合学生实际状况的问卷,得出的数据与结论难具有实质性意义和指导价值;而一份流于形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最终也只会浪费人力与物力。离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工作目标,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极目新闻
筛查和预防抑郁症,说到底是一个医学问题,讲究对症下药,不能讳疾忌医,更不能想当然,拍脑袋。青少年的抑郁防治,与成年人相比,有其共同之处,但也有更多这一年龄段独有的表象和特性,在开展青少年防抑郁工作时,一定要摒弃非专业的、拍脑袋的方式,要信任和依靠专业人士,这样才能保证筛查、防治有序有效,不跑偏。
网民评论
向上滑动阅览
年11月18日0时至11月19日15时,全网共监测到有关“上海长宁学校调查问卷涉大量自杀问题”的舆情信息条。其中,来自微博平台的信息数量最多,共计条。
▲该事件舆情传播趋势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18日起,该事件相关的话题的舆情热度持续上升,并于11月19日达到舆情高峰。目前,微博话题#上海涉事学校回应问卷涉自杀内容#的话题阅读量达.4万,讨论量条。
▲该事件微博话题
▲全网信息情感倾向分布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从清朗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爬取的11月18日0点至11月19日15点全网情感倾向图来看,全网信息量中,负面舆情占比58.54%,中立舆情占比2.4%,正面信息占比39.06%。由此可见,网民对于“上海长宁中小学调查问卷涉自杀内容”这一话题多数持负面批评态度。
近些年来抑郁症成为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威胁。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教育部对*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提案答复的函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因此引发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