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宇
北京市延庆区成人教育中心
提要:习总书记从“四个第一”的高度对家庭教育做了深刻论述,给农民中专班的《家庭教育》教学指引了方向,从内容上把金伯莉·布雷恩(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的“情感引导”引入课堂,并配以心理热线辅导,让家长能够在给予孩子充分的
关键词:情感引导农民父母家庭教育
在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第一”的高度对家庭教育做了深刻论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新时代家庭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延庆农广校响应*和国家号召,从年开始创办农民中专班,培养服务于农村和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到年底为止,已办班个,培养个学员(含未毕业的学员),在有些班级中开设了《家庭教育》课程,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农民中专班的学员,也就是我们的农民父母。
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分析农民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控制型的父母,他们与孩子交流是多用命令式语气,会说“你必须写作业!你不应该看电视,你马上背课文……”孩子的事情家长就给安排了。
控制型父母的教育可以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孩子长大后可能懦弱、不自信,没主见,因为他习惯等着听别人给他指令,一旦没有指令他就不知所措,这样的孩子心理上会长不大,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另一方面,这样的孩子也用控制的方式做事儿,事实上一个人面对世界,他能控制的事情是很少的,控制不了他就不知所措,就会发怒,他的主要情绪是愤怒,青春期会提前,逆反比较强烈。
另一类是放任型的父母,就是不去规范孩子,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控制失灵后采取了放任的态度,放任型管教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团队归属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特别依赖,忍受不了孤独,有可能会加入小团伙还会发生网络成瘾和早恋。
总之,这两种方式都是以父母为中心,没有尊重孩子并看到孩子需求,都不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情感引导”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教会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我们管理孩子的方式基本是沿用我们小时候父母管理我们的方式,时代在变化,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精神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没有适合当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势必引发很多的问题。在年的全国*协会议上,委员许洪玲提出建议“父母要‘持证上岗’”引起网络的热议。
在农民中专班学习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课程的重要一课。
二、理论依据“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是奥地利的“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所说,被现代心理学界广泛流传,就是说一个人童年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心理健康水平就高,能够乐观地对待生活;相反,如果在童年感受不到爱,一个人就会自卑,这种低自我价值就会感受不到幸福,还会不时地掉入到童年的坑洞里,反复体会那种伤痛感。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是说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而从孩子这一方面,他们并不能感受到爱。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父母不断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是对孩子的爱”。问卷结果显示有91.8%的家长赞同这种说法,而孩子们却认为,父母指出他们的错误,就是批评,他们感觉的是被否定,会有一种低价值感。事实上,批评从来不会成为行动的动力,而只会使人变得懦弱和自卑。有一句话说“会爱是爱,不会爱是伤害”,“情感引导”就是教我们怎样爱孩子。
“情感引导”理论来自于美国作家金伯利布雷恩所撰写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本书是“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经典之作,是美国妈妈人手一册的宝典,也是北京卫视特别推荐的年度育儿好书。该书中提到:“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轻松自由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首先家长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充分的看见和尊重,在这样的基础上,父母指导孩子,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情感引导”正是从孩子的本性出发,进行方法的引导。
三、实施措施“情感引导”理论中,实施的最佳时间是孩子开始会走路之后,他们的活动范围变大,开始了更多的人生探索之时。事实上,“情感引导”适合任何年龄段,从大约两岁到青少年、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情感遭受到父母的忽视,成年之后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特征,有空虚感、过低或过高的自我评价、自责、难以关爱自己或他人、约束力差等;另外还有一些人,不会描述自己的情感、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上述这些特点你具有三条的,就需要学习“情感引导”了。
为了让农民中专班的学员能够使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来教育女子,我们循序渐进地多了如下措施。
(一)通过测试,让学员明白自己子女教育的方式
教学就要有的放矢,我们要明确学员所处的水平,更是让学员看清自己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通过一些测试,让学员明确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型,还是放纵型,引发学员思考,启发他们观察自己家的三代人或四代人,思索控制型、放纵型导致的结果,让他们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带着一种迫切感来投入后面的学习。
(二)通过课堂讲解,能够使用“情感引导”的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先让学员对情感引导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配以各种小调查,教师既可以了解学员的行为模式,同时还可以对这些模式加以分析,结合学员实际,好的行为加以肯定,再讲解一些新的行为,使学员有更多的应对措施。
1.播下种子
播下种子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不要等孩子出了状况之后,再去管教相当于进行修补,有点亡羊补牢。
例如,我们想想在孩子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带孩子出去做客,孩子因为不懂规矩,出了很多的状况,我们批评孩子也没有效果,感觉很丢人,回家之后,对孩子又是一阵批评,有可能胆小的孩子下次不敢了,变得听话了,淘气的孩子下一次,一如既往地破坏规矩,吓得我们不敢带孩子出门了。或者我们根本对孩子很无奈,根本不去管理孩子,这样的孩子很难理解遵守规矩,成人之后也难以遵守社会规则,建立自己的边界感。
无论什么情况下,当我们养育孩子成为一件很烦恼、很痛苦的事情,就说明我们的养育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就需要调整、需要学习了。
在这里正确的做法是,第二天要带孩子出去做客,提前一天就告诉孩子,我们要去做客了,你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吗?这里一定要问开放性的问题,如果我们直接给规矩,就是控制了,孩子给一些答案,我们一定要嘉许孩子,之后我们再补充一些,你认为这样可以吗?如果怎样?你会怎么做呢?第二天出门之前,再告诉一遍,我们还可以在去的路上请孩子重复,回来之后,对孩子做到的部分一定要提出表扬,而且是表扬细节,使用的语言越丰富越好,孩子对这一部分规矩就有个强化学习,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用的就是“情感引导”的方法。这也像我们所说的“打预防针”,我们对成年的孩子,或者成年人之间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提前预判可能遇到的事情,相互探讨,防患于未然。
在课堂上我们也会设计一些场景,让家长们讨论可能会提前告诉孩子什么规则,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收集答案,以开拓学员的思路。
播下种子是我们如何给孩子提要求,孩子才能够接受,后面的几个步骤,需要我们用心和孩子链接,基于孩子的感受,我们做出决断和行动。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