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情会越来越淡?
普通人说:感情本来就是会被时间冲淡的啊。
聪明的人说:那是你没有学会让他“重新”爱上你。
时间,总是人们常用的一个借口,来掩饰自己在感情中的无能与懦弱。
我来问你几个问题,让你看到,隐藏在你大脑里的潜意识:
1、为什么感情过去这么久,你变得更需要他,而不是他需要你?
2、如果你是对方,你会爱上这样的自己吗?
3、你觉得你值得被爱吗?
按照我的经验,这些问题其实最能反映出一个人在感情中的真实心理,一试一个爽。
但只有解决了上面的这些问题,你才会知道:一段感情到底该不该持续下去。
首先我要先强调,想让一个人重新爱上你、选择你,和时间无关。
我们在面对感情变淡时,总是会找各种借口,时间啊,原生家庭啊,金钱啊,这样就不用面对自己会被再次拒绝的事实。所以,时间也只是你下意识逃避行动的一个可耻的借口。
所以决定复合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我就只问你三个问题:
1、如果你是对方,你会爱上这样的自己吗?
2、你是否承认,在这段感情中,对方有时也在被你压迫?
3、你愿意站在对方的视角上,考虑他的感受吗?
这三个问题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不舒服,因为这样说好像给人一种感情变淡都是你自作自受,因为你没有吸引力,所以在对方眼里你不值得被爱,似乎你也必须迎合、讨好对方,才会被原谅。
怎么说呢,只能说对了一半,不全对吧。
因为你现在要明白,一段感情变淡的两个残酷现实:
1、没错,确实是你更需要TA,不是TA更需要你
2、你会主动为他改变,他可能不会主动为你做什么
所以当一段感情有了变质的信号,一方一定要改变。
更重要的是,你的改变,才会引起他的改变。
没错,现在的局面很明显:你更需要他,所以比起他,你才是会去主动去改变的那一个。
因为你有改变的勇气和足够的能动性。这一刻,你只想拥有他,你只想再次占有他。
如果想让一个人重新爱上你,你就得有能让他爱上你理由,让他相信你是值得被爱的,让他看到你不再是那个还在摸索如何去爱人的新人选手。
如果你还不懂得爱,还不是一个成熟有担当的成年人,那对方有什么理由还要陪你继续成长,继续教你去爱他呢?
所以,学习爱与被爱,才是我们永远要去学习的话题。
我们从后往前,一个一个回答这三个问题,到时候你就会豁然开朗——如何去重新爱一个人,如何又让他“重新”越来越爱你?
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在讲:如何在短时间内,按照对方在感情里的视角,改变他对自己的负面印象和刻板印象。
我们先来分析对方的心理,一个人,只要他提出分手的那一刻,就表明他累了,两个人的生活让他感到厌倦。还是一个人舒适,一个人更让他安心,两个人的世界,还是有点挤。
对方有这样的心理其实一点也不反常,也不能代表他就已经不爱你了,不代表他对你没感觉了,只是他现在认为一个人的状态更适应他,因为你的“不作为”形象在他心里已经定型了。
当一个人对我们排斥时,我们越想努力去消除对方对我们的偏见,其实越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所以我们不要做多余的行动,不要急于对峙与争论,这样只会让对方对我们的看法更偏激,觉得我们只会辩解,更看重争一个对错,他会误以为我们不重视感情、不尊重感情。
而正确消除偏见的方式,其实就是站在敌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先消除两个人对立的局面。指望你老伴儿先对你卸下防备心理?不可能,他那么傲娇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先对你示弱?先去了解你?
只有你先深入敌方的阵营,去探测他在感情中一直所渴求的状态,不断去证明你和他的未来规划的融合点,让你们这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个时候你就会越来越掌控他,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对方全部脆弱的感情弱点。
他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样的?
他在感情中会下意识代入原生家庭模式吗?
他现在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工作?还是恋爱?还是婚姻?
他是否具有回避倾向?
他近期的焦虑程度怎么样?
......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把对方的心理活动都研究得清清楚楚,那个时候任何伴侣都是纸老虎。
他具有控制型的父母?那你就不要对他施加压力,因为那样会唤起他反抗束缚的本性;
他不喜欢自己的妈妈?那就不要表现出女性的强势,因为他排斥在女性面前呈现心理低位;
他有回避倾向?那就不要总是逼迫他给你回复信息;
他最近感到很容易焦虑,很容易生气?那就顺着他的毛来,让他感到安心。
感情,永远不是你的独角戏或者单方向输出。
你是要听到他的回复,他的反馈,你要让他看到你默默的妥协与退步,那个时候他才会打从心底看到你的温柔与成长。
发觉自己被对方伤害很简单,但发现自己正在伤害对方却很难。
不是因为你很自私,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自我中心,以自我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比如说:
你平时在感情中不主动联系他?也许那是因为你害怕打扰到他的工作——但是如果不经过好好表达和润色,这在他眼里就是疏离、厌倦的信号。
所以这会导致人总喜欢内在积极归因,就是感情中的一切好事都和自己有关,一切坏事都是其他人在作祟。
他突然情绪低落了,一定是因为别人让他不开心了;他今天突然那么开心,也一定是因为“我”陪在他身边。
如果你总觉得是自己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一直在为他妥协,那么你也根本不会注意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对他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但其实,他也在一直默默保护属于你们两个人感情的外壳。
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底线和尊严,比如你必须尊重他的人格,不能人身攻击,不能否认他的努力;
所以在感情中,如果在对方面前一直强调受害者的角色,试图博取对方的同情,那么你就无法避免最终被他厌恶的结局。
所以,反而你要先去共情对方的情绪,试图进入对方的世界,学会先去感激对方所做的一切,这样才能打动他,他才能再次邀请你进入他的世界。
其实这个问题是最犀利的,却也能回答出一段关系最重要的核心要素,这也是我精心放在最后提问的用意。
现在的问题核心点不是“他怎么继续爱我”,而应该是“我怎么让他继续爱我”。
我们需要转换下视角,放下自己的身段,让对方来评价你、让对方成为自己的面试官。
这没什么不公平的,不要觉得暂时的心理低位会让你变得卑微,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对方对你感兴趣,愿意了解你,就代表着他还是默默地很在乎你。
所以想让一个人重新选择你,重新进入你的生活,你就得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自己有被他重新选择的资本吗?
你现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吗?
你现在有实力保护对方吗?
你有什么核心吸引力吗?
你在准备跳出舒适圈吗?
你在为未来生活做规划吗?
感情中有个概念叫做“影子人格”。就是说我们喜欢上的人,其实都是因为满足了我们骨子里所欣赏的最佳人格。
说白了,就是我们无法达到的人生状态,如果对方达到了,那我们就会十分渴望想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为什么我说感情变淡,时间才不是根本问题,因为时间没有将你沉淀,反而是你因时间堕落。
那么对方根本不会想要和这样浑身是缺陷的你在一起,因为你不满足他骨子里对完美人格的向往,不满足他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感情需要的是互相扶持,而不是屈尊妥协;感情需要的是互相成长,而不是甘愿堕落;感情需要的是尊重理解,而不是强势独断。
我们会爱上的人,永远是健全的完整人格,他不会突然让自己感到不安,不会情绪无常、不会突然发脾气、不会存在夸张的性格缺陷,不会不讲道理,不会只知道表达自己、永远不给伴侣说话的权利。
如果你做到了先去倾听他对你的看法,不急于凸显自己,不想着让他按照你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接受你的观点。
而是像一个大哥哥、大姐姐出现在他的身边,向他传递安定感、信任感,他怎么会不接受你呢。
当你学会在感情里转换视角看问题,用对方的思维解决问题,用自己成熟的人格说服对方,那么感情中的任何危机,你都可以坦然处之,不论是他对你感到厌倦,还是他在怀疑你对他的爱。
那个时候,你就会自信地回答我的那个问题:如果你是他,你愿意给这样的自己一个机会吗?
你会很坦荡、很自信,因为你已经学会了如何去爱人,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如何让对方来爱你,如何又坦然接受对方的爱。
也就是说,你对自己是否自信,你对这段感情是否自信,你对这份爱的纯粹性是否自信,也决定着对方对这段感情的所有态度。
不过呢,我只管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得由你这个当事人来解答。
心理测试:测试你分手后复合的概率
分手后你是否想过两个人还有多大的可能会复合?这套测试题帮你测试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有多大,一起来试试吧
1、现在你的手机里是否还存着前任的联系方式?
是5分
否,全部删除了0分
2、你们分手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家里不同意1分
异地恋,没有未来2分
TA认为我脾气很差,我们性格不合适3分
有第三者介入我们的感情0分
我们吵架之后谁也不愿意低头,一怒之下分手5分
我觉得TA脾气很不好,总是抱怨,被TA甩掉6分
3、以下四种说法,如果非要选一个你最认同的,你会选哪一个
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就应该爱TA的全部,无论优点还是缺点,否则就称不上是真爱,顶多是喜欢2分
感情虽说是你情我愿,但是事在人为,对方的爱也是可以把控的,只要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爱情就能被引导4分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TA不想复合,我尊重TA的想法1分
感情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平等的,想复合的那个人必然要不吝惜自己的付出6分
4、在表达一件事情上,你更看重
说话表述的精确程度2分
说话给对方感受到的强烈印象1分
说出的话周围的人是否感到舒服6分
说出的话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4分
5、你认为自己的情感上的基本特点
情绪化严重,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0分
自抑能力强,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情绪起伏大,一旦挫伤很难平复2分
一切都是浮云,天生不容易动怒,朋友都夸赞的好脾气6分
感情不拖泥带水,较为直接,只是一旦不稳定,容易激动和发怒3分
6、曾经挽回过前任吗?
挽回过,但是被拒绝了,没有再继续挽回4分
没有,不知道对方心里怎么想的,不敢开口2分
挽回过好几次,对方很排斥,拉黑,不希望再见到我0分
试探着开过口,但是对方认为我们不合适,希望我找到幸福6分
完整版测试题及答案可私信获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询师,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评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