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妈妈们在一起聊家常时,话题始终会围绕着孩子,比如谁家孩子多么聪明,每次学校测试总是满分,这样的孩子哪位家长不喜欢呢,这样的孩子总是被家长称为别人家的孩子,但如果说到哪个孩子学习不好、调皮捣蛋的时候,就没有几个家长想继续听下去了。
那家长们又会如何定义孩子聪明呢?
是在孩子犯错误后是会对家长撒娇求原谅,还是说话伶俐主动办事?有些孩子在犯错误后,家长就会抱着人不可能不会犯错误这个观念,在犯错误之后还会讨好自己求我原谅他,就认为这次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以后改正就好了。
可是家长是否明白在这些情感问题的背后,是不能证明这是自己孩子聪明的表现。反而耍一下小聪明就害了孩子以后自己的前途,比如以下4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注意。
一、做事情“没规矩”的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是一个遵守规矩的人,便从小给孩子在某些方面立下规矩,可执行的时候往往是行不通,每次孩子一哭闹规矩就不管用了,就这样规矩就变得拖拖拉拉的,最后规矩没有立成,孩子还可以变得不听家长话。
就比如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没有哪个孩子在小时候是可以抗拒动画片的,这时候家长不是要阻止孩子去看动画片,而是要陪着孩子一起看,通过动画片丰富孩子的知识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不遵循规矩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电视一看就是看大半天。即使父母要关电视时,只要小孩一哭一闹父母就会妥协,希望父母明白小孩子这样做的危害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二、做事情“圆滑”的孩子
在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被别人拍马屁。这些在学校中也是很常见,是因为在家模仿父母而有这种行为。小明就是一个为人处世十分圆滑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社会人士,因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遭到别人的作弄而变得学会恭维人家。
在耳熏目染的情况下也开始和爸爸一样变得恭维人家,在学校经常去找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玩耍,久了也养成了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在小明也步入社会的时候也没有改掉,明白的人一看就知道小明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事业上很难取得成就,一辈子可能也匆忙的过去了。
三、不会分享的孩子
随着国家的发展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现代孩子的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不愁吃不愁穿,但也许因为这种安逸的条件,让很多孩子自己不懂得互相分享。凡事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书籍等等,都将不曾分享给别人,这样的孩子一般是不被大家喜欢的。
更有可能还被同龄人孤立,作为父母在平常生活中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以后要在孩子的帮助下养老那时,孩子很有可能是不孝顺的。由此可得,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功课,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要学会分享,让孩子知道分享的快乐大于独自快乐。
四、爱扯皮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家长要时常观察孩子对于做一件事情的态度,倘若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扯皮,只是在一味推脱不去行动,不要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比如你和他在讲道理时,他总是有理由反驳或者敷衍你,甚至将家长也绕进圈子里的话,这代表的可不是什么好事。虽然这样体现孩子的嘴皮子功夫厉害,但对于事情的处理却没有一点行动的痕迹,这在以后出社会上会不被人待见。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风格和个人的性格特点是怎么样的是在小时候的教育中就可以决定的了,如果小时候的教育环境是非常好的,那么从小在优良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定不会太差,但是如果在一些不良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家长们就要注意及时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的行为和性格是迷雾中行驶的海船,没有指明的灯塔,只能在海里随波逐流。给孩子讲道理可能讲不清,如果是讲一个故事呢?蝉联三年畅销榜的《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针对2~6岁孩子设计,一套10册,每册最后都有附给家长的话,让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解决育儿过程的困惑。中英双语绘本,还可以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做自己、讲诚信、好脾气、懂安全、不害怕、能团结、讲礼貌、会分享、我能行、好习惯。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作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作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行为,养成好性格。
原价元,店铺活动现价,10册6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有需要的父母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购买↓↓↓